冥想

正念疗法它究竟是在讲什么?

​正念疗法这么火,它是在讲什么?


正念疗法英文为 Mindfulness,被归类在第三波认知行为疗法。正念是一种专注于当下,全然开放的自我觉察,不需要带有自我批判的心态,改以好奇心和接纳,迎接内心和脑海的每个念头,也就是强调正视当下和觉察。


正念疗法是由马萨诸塞大学的荣誉教授 Jon Kabat-Zinn(台译名:卡巴金),在20世纪70年代所提出的心理治疗方法,经由长时间的反应和文献报告,正念疗法对于精神官能症、焦虑症、思觉失调症、恐慌症、忧郁症、强迫症、重大创伤后症候群和慢性疼痛,都有相当程度的改善作用。


漫不经心或是自我思考都是大脑和身心的自然状态,但是经常会产生纷乱或是极端的想法。对照于冥想或是宗教而言,正念是类似于上述的行为,但不刻意做出吐纳观想等宗教式的举动,也不压抑任何的思绪、念头或杂念,反而刻意专注于当下的内心观察,暂时不要对于内心的思绪做出评断,带着好奇心的本质,迎接每一个动作或是每一刻。


正念有七个主要的要素


初心

保持好奇心,把面对每一次的事物接触,都当作是第一次面对,尝试保持新鲜的经验。


接纳

实际体察自己或是外在,对于面对事物的身心现象,接纳思绪或是环境的本来样貌。


不评断

尽可能采取不偏不倚的观察态度,对于现在不要急着做出好坏、对错的论阿断。


自我慈悲

接纳自己并珍惜自己,接受原原本本的模样,在当中发展出信任自己、相信自己,并且不要对于身心做自我伤害、人格批判。


平等心

对身心所有的经验,都以欢迎和温柔的方式面对,让注意力可以平均于身体的内外、自由自在的改变。


不刻意努力

当念头或思绪产生时,就让身心停留在当下的状态,不需要压抑或是逃避,在正念当中也不强求达成任何预设目标,或者希望在正念当中改变或得到什么。


顺其自然

平静地看着事物的本来面貌,接受他们的存在和发展,也顺应事物的变化或节奏,在这当中观察不断变化的过程,而身心不需要妄加施予压力。


正念疗法中常见的活动与技术


盲眼食物静观:

在团体治疗当中,学习正念的学员暂时闭上眼睛,由主导正念疗法的医事人员,发给一个可以食用的食物(最典型的是给予葡萄干),正念学习的成员,透过手指的触感、鼻子的嗅觉、耳朵的听觉,试着感受这个食物的特性特色,最后放入口中时,由舌头和味觉的体察下,感受到放入口中的食物是什么。用这个方式来初步体会正念的基本观念。


身体扫描:

学习的成员可以躺下或是坐着,让身体在最为放松自在的环境里,先从注意呼吸开始安静身心,将注意力集中在鼻尖,留意吸入时身体呼吸变化,接着主导正念的医事人员,由口语引导学员从头皮、脸部五官、肩颈、躯干、四肢等,把注意力感受放在身体各个部位,最后留意全身的体会。在这过程当中有可能会分心、产生杂念,都没有关系,学习者也不需要批判自己的分心,只要将念头再拉回来即可。


正念走路:


平常的走路方式,内心并不会有任何的体察行为,正念疗法则希望学习者,在走路的过程当中导入正念引导,注意身体动作的动态改变,或者是留心周遭听到或感觉到的事物变化。


正念聆听:

保持正念呼吸的方式下,将注意力集中在听觉当中,聆听背景声音的发展,同时留心观察自己内心的状态。


正念冥想,是一种心脑运动放松的有效方法,被公认为适合现代人的健康生活方式,风靡欧美,在名人、名企、名校中广为流行。


乔布斯、扎克伯格、马云、王力宏、孙俪等中外企业家、明星名人,都在练。

施瓦辛格说:冥想改变了我的一生,不仅我的焦虑感消失了,我的情绪也比之前稳定。直到今天,我仍然从中获益。

关于冥想,有个说法一直很触动我:

“其实我们需要冥想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想要好好地活着,过好我们的日子,少一点苦难,多一点快乐。”

每天拿出5-10分钟的时间,冥想一下,就能让我们多一点快乐,更好的活。为什么不呢


相关文章

解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