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问我,冥想是不是幻想某种情景,比如幻想在海边玩耍,在林中散步,或者在心里祷告?
其实,这是我们对冥想的最大误解,现在,我就把有关冥想的知识,给大家做个分享,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正确的冥想,体验到静谧和满足。
1、冥想需要做哪些准备。
冥想前,我们应该只吃少量新鲜的食物,不要吃油腻的,难以消化的东西,否则在冥想期间容易分神。时间选在早晨或夜晚更好,因为这两个时间段,我们胃里没有过多的食物,整个人的身心比较轻盈。
然后,还要尽可能地避免与外界发生更多的连接,手机是绝对不能碰了,烦人的问题也先不要去思考,总之,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拥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心态最好。
冥想前,我们还可以拉伸一下身体,让身体更加灵活,而不是处于僵硬的状态。拉伸之后我们可以平躺在垫子上,做一个身心的放松。
放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确保我们全身的每一个部位都要松开,检视一下身体的每个部分,包括我们脸部的肌肉,有没有都放松。这一步也很重要,它可以保证我们在冥想时,不被身体某个部位的紧张所影响。
在这期间,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冥想音乐作为前奏,让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冥想。当然还可以用一些精油,帮助我们幻想一些宁静的场景。所以,我们看到大部分的冥想音乐,都是来自于大自然的声音。
接着,我们找一个舒适的地方坐好,坐的时候保证身体每个部位都舒适,不要追求一定的坐姿,只要自己舒服就行。千万不要让自己坐的时候,感到呼吸不畅,尽量保证身体是正直的,否则很容易造成疲劳不适,当然正直的同时还要保证放松,不能是僵直的。
准备好这一切之后,我们先闭上眼睛,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让自己平缓地呼吸,慢慢地拉长一点时间,但不是用力拉长,这时我们可以体会一种气若游丝的感觉。事实上人在呼吸减慢时,情绪会逐渐平稳下来,不容易紧张。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尽量使用腹式呼吸,这样我们吸入的空气量才会达到最大。
关注自己的呼吸,是我们进行影响的时候,一种最简易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的体会自己的意念,从外界拉回到自己的内在。所以,很多冥想者在一开始学习时,都是先练习呼吸,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完全流畅的腹式呼吸,那么,就为我们进行深度冥想创造了有利条件。
2、超然地觉察和体验
接下来的阶段,就是开始进入正式的冥想。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内心已经完全放空,我们只需要把自己的意念,集中在自己的内心感受,用一个旁观者的眼光来对自己进行细微地观察,理解接纳自己所有的情绪,不去和情绪对抗,也不要逃避所有的情绪,我们只是静静地观察和体会那种感觉。
在冥想时,我们就不要再播放音乐或者是使用精油了,因为这些外来的因素会干扰到我们的意念,此刻,我们只要沉浸在一种非常满足的静谧状态,心灵非常自由。
很多时候,有的人容易将冥想看成思考,这是一种完全相反的过程。思考是有意识的去分析,而冥想只是有意识的去体验。
冥想也不是祷告,祷告是约束自己的意识,朝着好的方向去思考,避免自己想不好的事情,而冥想只是顺其自然,用一个恰当的比喻,就好像是一叶轻舟被水面托着自由的浮沉。
有些资质较深的冥想老师,在教授冥想时,会教给我们一些他们很有心得的音节或影象,这些音节或影象被叫做曼陀罗。用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入冥想,当然这些音节是因人而异的,我们不要强求利用它,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时不断的使用,还会让我们的大脑和心灵受到一定的破坏,更不能把祷告的声音变成一种曼陀罗。总之如果他能更好的帮助我们进入冥想,那么它就是有用的,否则就不要使用。
3、冥想的效果
影响的效果要看个人的情况,很多冥想大师,在冥想中可以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和自己完全融为一体,也就是达到一种身心合一的效果。
不管用什么方式进行冥想,冥想的目的只是为了了解自己内在的本性,用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明心见性,不管你的内心是邪恶的还是善良的,只要被自己看见,都会获得一种圆融的状态。
当然,冥想不是一两天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它是一个不断坚持的过程,坚持的动力就来自于自己对冥想过程的享受,所以,每次冥想结束,我们可以在心中期待下一次冥想的到来。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冥想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一种自我的虚幻,而是一种探索寻找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自己可以获得更多的认识和了解,看清生命的本质和意义。总之,每个人在冥想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基本相同,就是一种自我满足。
冥想不会带给我们实际的名利,但它是一种自我体验,一种身心放松的愉悦,一种探寻内心的智慧,一种超然的心态。
愿我们在冥想中体验到不一样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