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伙伴都已经在各类信息里,了解到了正念的概念。其实正念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你吃饭的时候,要知道自己在吃饭。不是说你脑子里想着”我在吃饭“这个概念,而是你提起筷子时,要注意到自己在提起筷子,接下来注意到筷子在移动,筷子碰到了一块肉,筷子和肉接触的一刹那的触感,夹起肉时感受到的肉的重要,筷子从盘子向自己嘴的方向移动,肉和舌头接触的一刹那的感觉……要切实体会,你和筷子、肉、吃饭的关系。
如果你在读上面一段话时,不仅是在想象筷子和肉,而且明明白白地体会到:我正在读一段关于筷子和肉的文字,我的眼睛在盯着电脑屏幕,右手在握着鼠标,中指指腹正和滑轮接触马上要滚动它,左手正拖着腮。我正坐在家里,室内温度有点低,再不加一件衣服可能会感冒……这就是”如实观照“。
为了更加了解正念,你可以尝试一下在身体疼痛时,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疼痛的感受上(比如走路不小心磕了脚趾),这时你会发现疼痛对你的影响被屏蔽了,你只是清楚地知道疼痛的感受,但疼痛并不会像原先一样使你”痛苦“(注意疼痛和痛苦是两回事,疼痛只是单纯的一种生理感受,而痛苦是内心的难受、煎熬),这时放开一点注意力,试着不去注意这些疼痛,你会发现痛苦的感觉又回来了。
这个过程能很好的帮你理解正念,一闭上双眼,感受一下自己的内心,你会清楚的发现生气、在意、难受这种情绪真实地存在,具体的感受十分清楚,好好感受一下它们的样子,如果你对这种情绪有排斥的话,那么领悟排斥,领悟排斥的感受,你会发现你的内心有点想把它推开,领悟它,等到排斥消失之后继续领悟情绪,一直领悟,领悟,领悟,此时你会发现,这种情绪对你的影响开始降低,你的感受变得不是那么难受,慢慢的这种情绪会消失,归于平静。
想理解正念其实并不难,但在具体的练习过程中,有哪些实用的技巧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锚点标记法
我们的心是很复杂的,每天有数不清的杂念。想在日常生活中修习正念,我们该从何处下手、怎么用心呢?
一种很好用的方法是锚点标记法。先说锚点,锚点是固定的点,就像船在海上抛锚可以不被海浪卷走。而标记指的是我们要设立不同的锚点,并记忆它。具体说明,焦虑、难受、痛苦、悲伤等情绪就是很好的锚点,你可以在它们来时先用正念好好感受它们,然后停下来回忆刚才你所感受到的东西,并记牢(你可以福哦次重复这一过程,加深记忆)。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想象一下在你常要走的路上有一些会喷毒气的毒花,你并不认识它们,所以常常毫无顾虑的走过去,于是你就中毒了,经常中毒之后你开始留意那些花长什么样,于是下次遇到毒花的时候,你就会迅速认出并绕着它们走。
在这里毒花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负面情绪,我们经常被负面情绪所伤而不自知,只要我们把各种负面情绪都用正念一点点熟悉并记忆,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负面情绪出现时,迅速识别并用正念消除。
很多情绪常常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敏锐地发现它们,其实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处于焦虑、紧张、抵触、排斥中而不自知,比如我们常常忙于手头的工作而焦虑感飙升——“我怎么还没算出这道题”、"明天这客户怎么拿下"、“她又生气了”、“猪队友,你还敢再坑一点吗”,在这种时候其实我们可以跳出去提醒一下自己:“啊,我焦虑了”,并用正念处理一下,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给自己减压的方式,可以使在忙碌的都市生活的我们,心灵得以小憩。
接纳
人有很多时候都是对自己的情绪不自知的,而在这不自知的情绪里,最重要的就是以排斥、厌恶、逃避、恐惧为代表的“嗔”系反应(嗔的巴利语是patigha,本意就是排斥的意思,泛指有排斥状态的心理反应)。
可以这么说,嗔是造成人痛苦的主要来源。对待嗔可以用意识的接纳和直面来消除。比如焦虑,每个人都不喜欢焦虑的感受,想要它消失,但其实想要它消失本身,就是一种嗔心,而焦虑其实本身也是一种嗔系反应,这时嗔上加嗔,焦虑只会越来越严重。
但如果反过来,试着直面焦虑,告诉自己焦虑是人正常情绪的一部分的话,焦虑反而会减少,这是因为接纳是一种无嗔心,就像酸碱中的一样,慢慢的就把“嗔”中和掉了。人们总是在强调接纳,其实接纳不仅可以成为一种态度,更可以成为一种技巧,我们可以试着在正念中接纳自己的情绪,绝对是更直接有效的。
想要接纳的前提是要意识到自己的嗔,很多时候问题是,想要接纳都不知道自己其实是在排斥,这种情况可以用前面的锚点标记法,因为嗔有一些相同的特征,都是一种抵触、排斥的感觉,在自己排斥比较明显的时候,利用正念记忆下来,这样就更容易对有嗔特征的心理敏感,这就像刚入高中班里,全是新同学,去操场排队,找不到自己的班,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不了自己的情绪,就好比是找不到自己的班级。这时我们去努力熟悉新同学,渐渐就很容易找到,一两个月后离老远一眼就能分辨出哪个是自己班。
我们痛苦的时候大多是有嗔的,如果用正念找不到嗔,那就一遍一遍去熟悉嗔,之后就会对嗔越来越敏感了。
解离
个人在正念中感觉对正念有效的两大因素,一个是接纳,另一个就是解离。什么是解离?认知解离是指将自我从思想,意象和记忆中分离,客观地注视思想活动如同观察车辆,将思想看作是语言和文字本身,而不是它所代表的意义,不受其控制。
心理学家海斯指出,认知解离可以使个体和自己的想法、主观经验保持一定的距离,只需要看着它们,不需要“相信”或者“不相信”,不需要“评价”或者“不评价”,只是观察它们。这个是认知解离的定义,正念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增加了情绪、感觉等所有我们能观察的东西,我想练习过正念的人都应该有过这种解离经验吧,在这种体验下我们会迅速的与痛苦隔离,只要成功解离,可以说痛苦的消失是瞬间的。
但这种解离体验并不是每一次都能体会到的,解离体验成功的要素,一是在于注意力是否专注,二是是否“看清”,比如我们生气,如果我们把生气感受的每一个细节全都看到的话,它就会立刻消失,但很多时候,我们看的并不清晰,甚至有很多部分没看到,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有很大的因素是五盖(五种遮盖,是佛教总结的一些障碍禅修的心理状态)中的昏沉睡眠在作祟,昏沉睡眠,指的是心的无力,一个人没睡好觉,脑袋一坨浆糊的状态或者脑袋有些不太好使,思维有些迟钝,都可以归类为昏沉睡眠。
很多时候人在正念时思维并不是那么敏锐,但也不至于像没睡好一样脑袋一坨浆糊,此时其实有一种很微弱的昏沉睡眠,这种昏沉睡眠不那么明显,以致于很难发现,所以有很多人做了正念后还反映:“痛苦还在持续”、“痛苦也并没有消失!”,其实很大原因就在于,你对要观察的感受并没有看清,要记住,正念很重要的一个点就在于看清,不过要想提升自己观察的清晰度,只有坚持练习。
每天坚持用Now正念冥想APP,跟随专业冥想老师的引导,不断在练习正念,并坚持在生活中保持正念,一定会对正念有越来越深的体会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