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人比较受欢迎,因为在他身边通常充满欢声笑语,他们智慧机智,你想成为这样的人吗?
悄悄告诉你,幽默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以下三本书告诉你笑的好处,怎么把自己训练成有幽默感的人?怎样说话才幽默?
♥
1《幽默感》
精华:产生幽默感的4种思维方式即误导思维、差势思维、攻击性思维、发现真相的思维。15种幽默技巧,知道后别忘了刻意练习。
2《笑的科学》
精华:什么是幽默感,如何培养幽默感?
3《如何成为讲话有趣的人》
精华:如何利用幽默的技巧让讲话更有趣。
♥
1《幽默感》
精华:产生幽默感的4种思维方式即误导思维、差势思维、攻击性思维、发现真相的思维。15种幽默技巧,知道后别忘了刻意练习。
✔热身:
作者李新的三个幽默感练习:
第一天,练习做“是,然后”的练习。
这是即兴喜剧最核心的一个理念,就是不管你的伙伴和你说什么,你都要先说“是”,然后再添加一个信息,就是无论对方说什么,都要先说“好啊好啊”,先认可对方,再给出建设性的信息。
比如有人向你做一个特别的建议:咱俩一起出家吧。
如果你说:啊!
那对方抛的梗就这么摔在地上,没有幽默感啦。
可以说:好啊好啊,等我家里就剩我一个的时候一定陪你去。
或者说:好啊好啊,我就出家门。
如果你说了“不”,一切能量流动就停止了。如果你说“好啊好啊”,先接受对方流动的能量,把自己的能量添加上去,让能量流动继续流动。
第二天,做震撼灵魂的训练,脱敏训练
建议你一定要做一次,并且拉着你最好的朋友,你最关心的人一起做。
我们在现场做的是本书三项脱敏训练中的第一项:弱点清单。
方式是关掉灯,两个伙伴一对一,找一个舒服的地方,一个人开始对另外一个人坦诚自己所有的弱点,我哪里不行哇,刚开始说的时候我觉得无法启齿,说到最后简直是洗涤心灵,好像给自己消毒一样爽。
要知道我们从小一直列优点清单,别人只要提一句我们的弱点,我们就会浑身不自在,就会难过,生气。
弱点从来都是我们想拼命掩盖的东西,是自己不愿直视的东西,怎么会有人把我们所有的弱点一条条说出来呢?
还列了个大清单呢?
我一条一条说自己的弱点,居然有一百多条,哎呀呀,比优点多多啦。
刚开始说的时候好难过,恨不得掉眼泪,说到最后说出喜感来:自己的每一个弱点都是作为一个喜剧演员可以使用的自嘲点,也就是喜剧资产,我居然有这么丰厚的喜剧资产,哈哈。
我看到了自己的可能性,原来每个人都有一个长长的弱点清单。
面对这些弱点,当事人自己觉得痛苦得要命,但别人其实是无感的。
比如我的伙伴苦恼地说,我的头发好少啊。
我说,我看不到啊,我太矮了。
我们俩一起笑了,人生好像被治愈了。
原来那些曾让我们自卑,让我们苦涩的东西也可以成为生活里的开心果。
第三天,体验的小丑课
课上有个面具,戴在小丑鼻子上那个小红球,李新说这是世界上最小的面具。
转过身,带上它,再转回身,你就成了小丑。
我转过身,带上小丑面具,再转回身面对观众,然后向舞台的中央走去,然后摔了一跤,观众哄堂大笑。
你可以说这是我的出丑,但这也是一个小丑的成功。
什么是幽默?
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幽默就是用最轻松的语言说出最深切的道理,在表面上感到很可笑,如果继续往深层挖掘,便会从心底里会心一笑。幽默的语言具有沁人心脾的神奇魅力。
弗洛伊德认为,幽默是用一种社会许可的方式表达被压抑的思想。
但可以明确的是,幽默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形式,是一种艺术性的语言。
幽默背后有一门科学叫喜剧。幽默和喜剧之间有着大面积的交集。
第一部分,幽默的四个思维方式。
很多人认为幽默感是天生的,自己并不幽默是因为自己没有这部分的基因,其实不是的,幽默是我们通过后天的练习所获得的,而制造幽默首先就要从改变思维方式开始。
作者李新为我们提供了四个思维方式,分别是误导思维、差势思维、攻击性思维、发现真相的思维。
1.误导思维:好的幽默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利用情理产生假设,然而实际情况却与假设不同。
此幽默思维包含合理和意外两部分,例子:
4岁的女儿去医院,医生对她说:“来,我给你拍张片子。”女儿却问:“我要笑吗?”
对小孩子来说,拍片就是拍照,所以她问要不要笑,大人感到意外发笑。
2.差势:比糟更糟,让对方产生心理上的优越感。
如果你的听众本身就遭遇了不好的事情,那么我们讲一个自己比这件事还要糟糕的事情,让听的人产生心理差势,这样他就会在心理上拥有优越感,从而产生哈哈大笑的欲望。
比如,有个人说:“我小时候家里特别穷,不管我生了什么病,我妈都是从抽屉里拿出一瓶风油精。”
3.幽默需要一点攻击性。
紧张之后的放松和宣泄也能够给人带来轻松和愉悦,也就是幽默需要一点攻击性。其实是一种假性攻击,并不真的去戳对方的痛点,只是制造一种紧张的感觉,但并不会给人带来真实的伤害。
比如,在美国的脱口秀栏目——《艾伦秀》中,有一次一位女嘉宾刚和主持人艾伦握过手就说:“我得了重感冒。”这时艾伦假装嫌弃地拿出一张纸来擦手。女嘉宾笑了。
4.发现真相。
痛苦和真相就是幽默的来源,当痛苦的事情用幽默的方式说出来,就会让听到的人有一种释然和放松。下面的真相就是穷苦年代的孩子们玩具很匮乏,提醒人们要珍惜现在富足的生活。
相声演员说:“现在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而且玩具还都是带电的,自己小时候家里只有一个带电的东西——电门,我爸还不让我摸。”
第二部分,幽默工具箱。
幽默的技巧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技巧,也可以成为生活中的幽默达人,告别尬聊时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都有哪些技巧。
1.答非所问。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岔”,提问的人总是会得到一个和答案不相关的回答。
比如,有一位记者问大爷:“今天大娘给您做了这么多菜,您感动吗?”大爷说:“我不敢动啊,每次都是她先动筷我才敢动啊。”
这个答非所问的例子就营造出了一个荒诞有趣的场景,让大家觉得非常好笑。
2.避重就轻。
这是指不顺着对方的话说,故意曲解前一句话的重点词语,让人们产生意外感,也就具有了幽默效果。
比如,大雁在冬天的时候,为什么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呢?因为走过去实在太远了。
不按常理的回答就能产生一种幽默感。
3.重新定义。
这是指把人们习惯的、已经约定俗成的东西,用另一套逻辑重新解释出来。
比如,在一次培训中,主持人说,第一名的同学最后将获得明星老师的私房课,还解释说:“私房课就是到私人的房子里去上课。”
这样对“私房课”的重新定义和表达,顿时就让严肃的氛围变得活泼了。
4.先躺枪再甩锅。
这是指先义正言辞地批评,最后结尾再甩锅给一个毫无防备的人。
比如,公司开会时,有人说:“员工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注重自我约束,否则很容易对公司造成巨大损失。你说是吧,老孙?”
这就是躺枪的经典语句“你说是吧”。
5.声东击西。
这是指前面说一件事情,后面说的是另外一件事情,也就是说这中间会打断其中的逻辑。比如,有人会在点菜时说:“这个葱爆羊肉看起来不错,红烧鱼也可以,小鸡炖蘑菇也挺香,那不如我们点一个四喜丸子吧。”
虽然这里也用了声东击西的方法,但还都是在菜品的范畴内,这样上下的衔接就不会给人莫名其妙的感觉。
6.谐音梗。
这种方法是属于入门级别的,因为它简单易懂,用故意制造误会的方式,来产生幽默的效果。比如,王菲是不是暗恋哪吒啊?为什么呢?因为她总是唱:“想你时你在‘闹海’……”
这和上面的“感动,不敢动筷”的例子是相同的,都是利用了谐音梗。
7.用暗示留白。
有的笑点是简单直接的,但有的却是通过暗示的形式来达到的。比如,在朋友聚会时,聊到了自己最讨厌什么类型的人,其中一个人说:“我最讨厌比我帅的人。”另一位就补刀说:“那我们岂不都是你讨厌的对象啦!”
这句话并没有直接指出“我们都比你帅”,但通过信息的留白,却能让大家都明白这个意思,从而制造笑点。
8.三段式
三段式就是abc中ab是同类铺垫,c是不同类,观众意外地笑了。
小米创始人说:我们尊重创业者,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说要400万,我们就给他400万,他们说要800万,我们就给他800万,他们说要2000万,我们就说:哥们儿,我们算了下,你需要800万。
9.头韵和尾韵
在开头铺垫找到一个词作为头韵,在包袱中使用与这个词当中的一个字相同的词。
例: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10.词语叠用
在一个句子中,高密度重复使用一个词,听得晕头转向,进而被这种絮絮叨叨的描述和自己产生的困扰逗笑。
例:亲密的关系有四种:你懂他,他也懂你;你懂他,他不懂你;你不懂他,他懂你;你不懂他,他也不懂你。
11.化用典故
典故包括诗词、歇后语,俗语,名言等,指的是人人皆知的名句,改动一下,把它变歪,让故事或语言带上幽默的色彩。
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你这个发票有点问题。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
12.词语拆分
词语拆分就是拆成单独的字,又是另一种意思,打破预期,形成笑点。
例:我们工作要100%地投入,周一投入20%,周二投入20%,周三投入20%,周四投入20%,周五投入20%。
13.故意口误
故意操作口误而且无伤大雅。
例:我是从事人工智障的啊,不是人工智能行业的。
14.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
一定要对方是个熟人,或者能够开得起玩笑的,才能用这个方法。
例:老妇不是人,好像南海观世音,生的儿子是个贼,偷得蟠桃献寿星。
15.亦正亦邪
话语含褒贬,让人猜不透而产生笑话。
例:在一个班的毕业典礼,评了一个搞笑的奖:你最想与之共度春宵的男生是谁?结果是班长拿到了奖,颁奖评语是这样的:班长拿到这个奖充分说明了男人的魅力真的不是看脸的。
幽默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我们先从思维方式做出改变,再掌握相应的幽默技巧,就能够成为一个“拥有幽默感的人”。
♥
2《笑的科学》
精华:什么是幽默感,如何培养幽默感我们大脑所具备的幽默?
几乎所有人类认知的本质,都与幽默紧密结合。
有些事对我们来说不只是幽默,也有助于顿悟、创意,甚至是心理健康。
我们越聪明,就会越幽默。
保持幽默也是维持认知敏锐的最健康的办法。
第一部分,为什么需要幽默感?
幽默分为语言型、逻辑型、行动型、身份型四个大类。
但幽默对心理产生的效应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即多巴胺涌进了大脑使我们喜悦和欢笑。
幽默还“男女有别”,女性比男性更“爱笑”。
为什么我们需要幽默感?
一是幽默对身心健康有益。
可以把幽默看成身体内的慢跑,收缩压和舒张压两者在欢笑的时候会升高,心脏因此得到锻炼。
欢笑还有助于抑制糖尿病的血糖浓度,增进免疫系统的工作,帮助减少关节炎患者体内的关节肿胀,甚至还可以帮助过敏患者对抗皮肤病。
幽默产生的欢愉感,能为全身上下带来正向的心理改变。
二是幽默还能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
用好笑的观点看待事情,能在困难的情境中看见光明面的人,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革命乐观主义”,这类人生活态度积极、乐观,更容易成为长寿的人。
三是幽默感可以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
幽默是个正面的公共印象,保持幽默感会改善我们的社交品质和人际关系。
例如,幽默在恋爱关系中就能发挥很大的积极作用。幽默是我们化解冲突的良好工具。
第二部分,如何培养自己的幽默感?
幽默与遗传影响几乎没有关系。
不断地练习几乎是获得幽默感的唯一方式。
例如有意识地分享一些趣事,对生活当中的细节进行幽默的评估。当发生一件事的时候,不论是好是坏,都有意识引导自己的思维朝着乐观、积极的态度转变。
幽默的“小技巧”:
幽默是一种“意料之外”的转折,打破既定逻辑。
幽默感意味着一种恰到好处的留白,也就是让人回味无穷的那部分内容。过于直白的笑话无法让人会心一笑。
幽默还是一种社会行动,群体中放大效应。同笑点相似的朋友一起总是能获得更多的快乐。
♥
3《如何成为讲话有趣的人》
精华:如何利用幽默的技巧让讲话更有趣。
第一部分,当众讲话的前期准备。
一是幽默在故事里。
指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暗藏着幽默。与其苦思冥想地写段子、构思俏皮话,不如用心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用幽默将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使之成为可以拿到大众面前讲述的幽默。
二是幽默需要技巧。
筛选出来合适的幽默素材的公式:
幽默=悲剧x时间。
相声演员、脱口秀演员,常将自己生活中的糗事作为笑话的来源,当那些惨事、倒霉事经过时间的发酵,你才能从那种负面的情绪中抽离出来,用一种自嘲、戏谑的眼光去看待它,然后通过有趣的口吻讲述,而不是用讲笑话的方式诉苦。
怎么让素材变得好笑的公式:
笑点=铺垫+抖包袱。
欲扬先抑,在抛出核心笑点,也就是“包袱”之前,需要先做铺垫,比如你直接说“灯亮了”,可能并不好笑,但如果你在前面加上“昨天回家的时候,楼道声控灯不亮了,于是我又跺脚又大声咳嗽,都不行,关键手机还没电了,只能凭感觉慢慢走,结果还是一脚踩空了,当我摔在地上的时候,灯亮了。”这样是不是就感觉好笑多了?
三是幽默感是写出来的。
写作正是在提前演练,写作时你要尽可能想到当你讲述到这里时,观众可能表现出的反应和内心感受。
四是幽默需要预演。
有些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脱口秀演员讲的段子那么好笑,但是他们自己却很少笑场,因为他们在正式表演之前已经预演了无数次,该笑的已经笑得差不多了,在台上注意力并不是集中在自己讲述的内容上,而是观察听众的反应。
第二部分,登台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
一是应对现场。
尽管你准备得再充分,但现场一定会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比如观众过于热情或者过于冷漠,比如舞台设备突然出现故障等。但这些也是机遇,你巧妙化解将成为你非常亮眼的加分项。
二是掌控观众。
你需要让观众进入到你所设定的“场”中,这就像去电影院看电影,影片开始时会关灯一样,当灯光关闭,你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集中在荧幕上了,这时“场”就形成了。
没有灯光,可以使用语言引导,比如“如果大家能听到我的声音,请鼓掌示意。”通过这种方式,一下就将听众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要想掌握观众,开头暖场和最后总结也非常重要。
三是永远调试。
好的当众讲话绝不仅仅是到离开舞台的那一刻就结束了,而是需要反复地观看回放,或者回忆当讲到哪些地方时观众的响应最热烈,哪些本需要呼应的地方响应者寥寥无几,以此作为方向,不断打磨和调试自己的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