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

「清新冥想」第6节:冥想与禅修

引言:

清新冥想的三个阶段:【冥想入门】&【探索自我】&【改善生活】。

从今天开始,来讲讲冥想与禅修

提到禅修,可能很多人会想到佛教,想到那些盘腿打坐的僧侣。但事实上,【禅】不仅是宗教术语,更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智慧。

从先秦时代开始,中国的先贤们,如孔子、老子、庄子,就已经掌握了通过静坐来锻炼思维、生发智慧的方法,只是没有为这种训练方法起名,直到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人们将这种行为与禅师们的修行,统称为【禅】。

近代最有名的禅学权威——铃木大拙先生曾经说过:今天我们所谓的禅,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其实是没有的。他认为,中国人讲的禅,是一种顿悟、是一种创见,是中国人富有实践精神的想象力创造了禅。

禅修与冥想有天然的相似性,甚至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过去的两千年中,一代又一代的智者和禅师们,留下了丰富的练习经验与智慧结晶。如果能够将其吸收和理解,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进行冥想练习,还能将专注当下的态度真正地融入到生活当中,为看清自我和改变生活打下思想基础。

比如苹果的创始人、iPhone的设计者史蒂夫·乔布斯,他既是一名虔诚的冥想爱好者,还是禅宗大师乙川弘文先生的亲传弟子,有着相当丰富的禅修经历。

因此,这接下来的14节课程中,会带大家感受禅者眼中的世界,见微知著。

现在,我们首先要掌握两个概念——禅心和初心

想要禅修,先要有禅心

禅心是禅师常用的谜一样的字眼,并没有真正的含义,正因为没有含义,在看到这个词汇时,我们就不会陷入文字陷阱,而是感到神秘感,对自己的内心和自身的存在产生惊奇,而禅修的目的就是用自己的本性来回应这种惊奇。

初心指的就是初学者的心,初学者的心是空空如也的,如同白纸一般纯净,不像老鼠的心那样,饱受各种习性的羁绊;要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只有这样的心,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一步接着一步前进,冥想也是如此

当我们提到冥想这两个字的时候,脑海中不会浮现出具体的事物,而是对思考本身产生向往。而不论进行过多少次冥想练习,在专注呼吸时,我们还是要像第一次接触时那样,满怀着好奇与郑重,认真觉察身体的感受,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呼吸上,而不是试图用更轻松的方式,或者期待某些神奇的、超出想象的效果。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禅心与初心,来进行本次呼吸练习吧

想象自己处于一个安静不会被打扰的地方,然后找一个有靠背的地方坐下。

闭上你的双眼,挺直上身,轻轻抬起头,由下至上用心感受你的腿部、臀部、腰部、背部。

将注意力集中到鼻子,开始做几次深呼吸。让自己沉浸在此时此刻,深吸一口气,然后深深呼气,反复呼吸几次,让你现在的紧张感得到完全的释放。

当你变得平静,就让呼吸回到普通状态,保持自然的呼吸,不要试图去改变呼吸的节奏。

把注意力附着在你的呼吸上,顺着空气进入身体,找到身体感觉最强烈的部位,把全部注意力放在那里。

跟随你的呼吸,一直到每一次吸气的末端;当吸气结束的时候,再一路跟随呼气,直到结束。

确认一下自己的注意力,是否还集中在感觉最强烈的部分,接下来请按自己喜欢的节奏,呼吸一段时间。仔细观察每一次呼吸的长度变化、力度变化,感受呼吸如何带动身体。

现在,花一点时间来留意一下身体的感觉,把注意力移到你所处的环境当中,倾听周围的声音,轻轻活动你的手指、脚趾,舒展身体,慢慢地睁开眼睛。

祝贺你,你已经完成了第6次冥想练习。

在下节课中,你将会了解到禅师们如何看待呼吸,期待与你再次相见~~


Today's word:

何为思念?日月,星辰,旷野雨落,山谷虫鸣···

相关文章

冥想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