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听一下接触冥想的人怎么说的:
“保持冥想习惯四十多年,它提供给我庞大的养分和指引,没有其他活动比它更贴近我的心。”
“谈到冥想,画面是某个大师在静坐数个钟头,但我向来不是这样。我会动来动去,变换姿势,看百万则念头生起又 消失,却依旧体会到冥想的极大好处。”
“我又开始每天冥想了,就坐着,保持平静。有时候我实在没办法把工作的事抛诸脑后,但我还是希望安静地坐下来。”
“我已经冥想好几年,利用这个时间专心与我的内心对话。它往往也是我获得丰盛滋养的 时刻,帮助我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即使正处于极度绝望之中。”
关于冥想
在每日的繁忙生活中,你有没有试过经常掉进遗忘的陷阱,忘记我是谁,忘记内在的美好,不知未来该去向哪里,对外在不断变化的事物,与人相处中时常感到困惑。
其实这份内在的觉知本来就存在于我们人类之中,却失去了,为什么?因为人类专注于自己的装置与发明, 被那些玩具和点子催眠,像是孩子被霸占了心智。
此时,便是冥想发挥最大作用的时候。冥想唤醒我的内在觉知,它提醒“我”不只是表象的欲念,不只是偶尔纷乱的情绪,不只是心里的絮絮叨叨。
而静默冥想恰恰可以清理、清空我们人类普遍存在的情绪混乱,让内在安静下来,聆听当下的声息。
同时,当我们安静下来,冥想会使我们渐渐熟悉真实的自我,有利于我们探索自我,让显意识心智看见深层的一面。
外在的感知所得并不代表着宇宙的真相,你并不等于这一世,你不是这辈子各种经验的产物,尽管因为经验中的各种遭遇被过度强调和错误解读,导致它看上去很像是你的本质;
外在的金钱财富,名声地位都不能定义你是谁,你也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冥想状态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逐渐感知到万事万物的合一关系;知晓自我即是完整,每个个体都是伟大宝石的一个切面。
我们需要做的是每日练习,通过冥想隐退至内心安静祥和之处,进入静默的内在空间,纯粹地尝试连接至更纯洁高尚的灵魂状态。
所以说,冥想是十分有效且有益的技巧,和沉思或祈祷相比, 它也是更广为使用的类型。
如何进行冥想
有人说,我试着冥想,但我无法使脑袋里的杂音安静下来,头脑中充满了游移的思绪,在想象力丰富的心智里,飘来荡去,甚至会偶尔听到在播放音乐!
还有大部分人误解了冥想的意思,以为要把自己的大脑变成一块“白板”。
还有的人在冥想中常遇到分心事件,感觉像是一股能量沿着皮肤移动,毛发像触电一样,头皮也特别容易有反应。
其实,并不存在完美的冥想。我们也并不是要找寻完美的冥想形式。
只要不带情绪或责备,单纯地留意每个闪过的念头,允许它升起,允许它消失,那么冥想便 已经达到了它的目的。它已经使个体向后退,从见树变为见林。它已经移开评断和思虑的紧张态势,释放一段真正自由的时间,让观察者可以单纯看着念头起落,不回避,也不紧握。
那么如何帮助自己走入冥想境地?
一种做法很简单,早期练习冥想时,我们可以观想呼吸,观想吸进肺部的空气,向一道纯净白光流入我的全身,填满胸膛和胃部,接着扩散至全身;再呼出身体、心智、灵性内所有陈旧和疲乏的东西,想象着暗沉的能量释出一般,我变得更加轻盈。
也可利用清理脉轮来进入冥想: 依序观想脉轮,从红色脉轮开始,缓缓地向上移动、清理能量,凝视每一处光芒,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靛蓝色、紫色,便可运用清理脉轮来启动冥想,你将感觉光从头顶流下,因为你已打开所有脉轮,放下一切防卫,做好探险的准备。
也可以从“无”开始冥想。这里的“无”是指“什么也不控制”。随着大脑里的幻象流逝,不去控制注意力,不去区分评判,宛如在河岸边注视着流水潺潺。克里希那穆提曾说,我不在乎任何发生的事情,在“无”的状态中,我们也不在乎任何头脑中发生的事情,也不去控制什么都不想。
其他类型还可以想象一条蜿蜒的林间小道: 闭上双眼,看见一条路,弯入树林的泥巴路,然后顺着走进去。路程中自创、 或引用一段积极肯定的话语,比如:“我祈请内在之光遍布我的身体”,“我是一个清澈、完美的存在,光是我的向导”等等。一次一次重复它,除了专注在这些语句上,其他什么都不想。
还可以想象挚爱的人双臂环绕着我,这是非常有力地安慰,很难用言语形容。
重要的是每日练习冥想
对于冥想别期望过高,每个人的冥想经验都是不同的,即便保持每日冥想,效果也可能不会立刻浮现。而有些人甚至下一次的状况就和前次不同,重要的是形成练习的习惯, 其他的事将会自然到来。
我们从经验中发现,每日进行冥想确实有好处,在相同的地点、相同的时段,犹如参与每日必备的一段行程,让它成为每天的一部分。
每天都应拨出时间冥想,我们建议每天至少拿出几分钟,把当天的千头万绪放到一边,或者利用一个仪式化的动作,像是脱下帽子一样,代表脱下思绪,再把帽子放到一旁桌上,让自己在冥想时尽可能纯粹地、明确地朝向内在静默。
一天之中,何时最适合冥想?以便利性来说,最好是一天的开始或结束,因为这两个时段我 们通常在家,可以随意做想做的事。
有的人会冥想一个小时以上,但我们并不建议冥想时间太长,大约十五分钟至三十分钟即可。我们也推荐伴侣或同伴一起练习,因为冥想会创造改变,双方更能互相理解。
坚持冥想的个体本身可能没有察觉自身的变化,但身边的其他人会注意到,且感受到光的照耀及祝福。
冥想的韵律
冥想滋养你的信心,耕耘你的理解。
冥想是在倾听中、在静默中,坚持每日寻求,恒常转向自我的内在之心,并油然而生的智慧与悲悯,并运用稳固不辍的信心,使我们越加安定。
冥想实际上来自于每个人心中的聚焦,领悟造物意识的圆满无缺,也即是每个人的真实本质,从此自由、睿智、温柔、大方地给予爱,也接收爱,去成为爱的存在。
这便是冥想的韵律,最初你只是进行冥想,最后你即是冥想。
本头条号旨在探讨交流万物合一的思想理念。需声明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科学论证,请理性解读。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