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

九种实用的起标题方法

标题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优秀的标题,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自媒体时代,由于互联网文化的特点,在起标题的策略上已经完全和纸媒不一样了,传统媒体,尤其是那些知名的报刊杂志,都是老编辑,文字造诣很高,对标题考究,追求的是艺术境界,自媒体呢,当然追求的是流量。

之前我们看报纸,标题文章一览无余,这时候各家PK,那拼的绝对是文化水平,反观之自媒体,每天在海量信息里面打滑、挣扎,求着盼着,也只是希望用户能多点几下,这时候考验你的是心理学艺术,“怎么才能吸引用户点击”,短短十个字,里面却藏着很多弯弯绕绕,接下来,我会根据自身的工作经历,简单谈谈。

可能每个人起标题的方法不一样,但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特点,我拟定标题的一个核心思路是“把标题向口语化方向发展,并且要突显个人情感”,这也算是我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吧。口语化,是希望标题能够保持最大程度的生动活泼。突显个人情感,我是希望用户接触到标题的时候,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文字。

起标题的基本原则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要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

小时候,这是爷爷教我的第一首歌,共产党打天下,能够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就是坚持了应该坚持的,我们起标题也一样,有些规律性的、普遍性的东西,也是要坚持的,这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基础,我自己总结了“六项基本原则”,接下来我会壹壹作出说明。

3S原则

即三秒的缩写,意思是,你起的标题,需要在三秒内迅速抓住用户眼球,让他们感兴趣,如果超过这个黄金时间,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你就坐等被淘汰吧,这也是我起标题时坚持的第一性原则。

为啥说一定要在三秒内,我简单解释下,大部分用户浏览信息的习惯,并不是逐字阅读的,而是跳跃式阅读,眼睛会扫视,正常标题的长度,扫视完差不多就是在三秒内,这也是我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深刻体会到的。

热点原则

这点就比较好理解了,做为文字工作者,抓热点,跟热点,是我们需要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然而,我这里要说的热点并非此“热点”。我自己这里给热点下的定义,即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内容,这里面包含当下正在发生的,也包括国内外历史上的知名事件、人物、地点,甚至物体。

说下原理,出于动物的本能,人脑为减少能量消耗,是拒绝思考的,我提到的这个热点原则就是基于这种人性的特点,利用热点的相关性,让大脑瞬间能调取到信息,根本就不需要用户去思考,真正做到“秒懂”,举个例子,比如说“孔子”,中国人都知道,你根本不用去思考孔子到底是谁,这就符合热点原则的基本特点。

习惯原则

这点也比较好理解,人在社会实践中,总会把身边的东西、事情、语言,变成自己的生活方式,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经常提到的职业病也是这个道理,一旦习惯成自然,这是外力很难去改变的,所以,你不要尝试去做这个外力。

我们在起标题中如何运营这个原则,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标题中有一个东西,日常中,我们习惯称其为“菜板子”,起标题时,你非用“砧板”,这就属于破坏习惯原则,把用户熟悉的换成了陌生的,冷不丁这下,换谁都懵。

动词原则

动词原则,就是我们在设计标题的时候,尽可能使用到动词,动词涵盖的分类很多,有描写肢体动作、行为的,有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的,等等,不管用到哪个动词,它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通过动词的动态变化特点以增强标题的画面感,画面感的一个优势在于,可以减少用户思考推理的成分,或者直接秒懂,比如下面的新闻标题。

以第二条新闻标题为例,“刘真观赏表演惨跌倒...伤口竟然全都黏在一起”,前面说了,跌倒很惨,到底怎么个惨法,紧跟后面的短句就是用来形容这点,大家注意,里面用到了一个词,“粘”,根据自己的理解,大家在脑海中体会下这个画面,是不是感觉很疼......

有时候,为了配合动词的使用,以加强画面感,我们也会人为的加上一些拟声词做辅助。

X重复原则

前面的X,是禁止,意思是,在同一行标题里,不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复字词,前后一周到两周内的标题避免某些重复频率过高的字词或表现手法(特殊除外)。

数字原则

比较好理解,标题中涉及到数字的,尽可能使用阿拉伯数字,重点要突显数字的,越详细越好,举个例子,“境外疫情感染人数已超20万!”,如果把标题中的20万换成“200000”效果会更好,你细品下,后者就属于详细数字。同样的20万为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剖其原因,这个跟我们自身的认知有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跟数字打交道,最常用到的就是货币,1块,2块,10块,100块,1000块.......大家注意到了吗,0越多意味着钱越多,钱越多份量越重,事就越大,正是这种类似的习惯影响了我们的认知,你换一个场景,大脑也会自动认为,0越多,或者数字越长,越重要。

上面说了很多原则,但总结起来也就一句话:不要让用户思考,尽可能让用户少思考。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正题了。

九种实用的起标题方法

1、设计台词

“设计台词”这种方法应该说也算普遍,比如你可能会经常看到的一种标题。

“禽兽,放开那个妹子,让我来!”

这种标题的风格就是很典型的设计台词,这种标题的特点,在于根据特定的内容进行脑补,或者剧情化创作,一般用在相对轻松幽默的语境下,也可以使用一些大众所熟知的地方方言以加强标题的效果。

2、热门回复

有时候,我们为了起好一个标题,抓耳挠腮,苦思冥想而不得,这时候,我就推荐这种方法,参考借鉴用户的评论,尤其是那种热评,我自己的话,也会经常去一些留言比较活跃的平台,帮助我思考,甚至有的评论你可以直接拿来做成标题,在这点上,你一定要相信人民的力量,正所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你比如,“南绕蛙岛,北插日韩”,感觉很猥琐,但很形象,原文其实是我军战舰环绕台湾岛,顺路穿过日韩水域...唔,人民的智慧不容小视。

3、标签式

这个是我自己最常用且最喜欢用的方法,也算是我自己的一个创意,怎么说呢,就是我会把文章的重点信息提炼成若干关键词,或者短句,然后把这些关键词或者短句按照特定的逻辑,排列组合成标题,中间常以逗号分隔,特点就是简单粗暴直接,用户一目了然。

4、引用语句

这种方法也是我自己比较常用到的,思路很简单,把文章中,最能够直接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拿出来,稍加润色,提炼成标题,一般在使用上,我常以双引号辅助,从效果上看,就好像是谁在说这句话,会给用户制造出一种错觉。

5、主观表达

这种标题常以“我”作为主语和出发点,然后用“我”去阐述观点和行为,这种标题突显的是人格化、个性化,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自由穿插口语化和方言化的表达方式。

你比如说,“明天周五,我掐指一算,这大盘估计又是闷杀格局”,这种就是类似的标题用法。这种标题策略更适合那种发展IP的内容产品,有先天的人设优势,运用起来会更加灵活自如。

6、突出重点、亮点

这就比较好理解了,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你的文章重点、亮点在哪,你最清楚,把它提炼成标题即可。这地方需要注意一点,标题本身的亮点切忌过多出现,在有限的字数条件下,多余的亮点不会带来更多的好处,有时候你运用不当,反而会成为影响用户阅读的干扰。

7、借力打力

有些内容引用的观点很有争议性,这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策略,将这种争议性强的话题拿出来,做成标题重点突出的成分,放置于视觉头部,然后在视觉焦点的后面加上自己的观点或者行为,比如下面这个标题。

“只能把中国人当野蛮人,因为...”,每次想到这话我都牙根痒!

这种标题的特点是,充分发挥3S原则,往往高点击,又能通过强烈的对比,更充分的体现出自己的观点,之前的咪蒙就很喜欢用类似的方法。

8、耸人听闻,渲染气氛

国内某知名震惊体的平台最常用的方法,高频率涉及恐吓性、颠覆常识性的内容。你看吧,凡是标题中涉及到“不转不是中国人”、“惊呆”、“震惊”、“沉默”、“竟然”等词汇的标题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类。

之前不是有人调侃过,自从看了震惊体平台的新闻后,一天要被震惊50次,感动到流泪60次,要发现10多个惊天秘密,美国被吓得一天出几十次冷汗,头皮要被吓麻几十次。

其实方法本质上无对错,凡事要有个度,不要逮到一个好用的方法,就走极端,那就不好了,我这里要说的“耸人听闻,渲染气氛”也并不是震惊体,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广东查获10年来最大涉枪案 缴仿真枪11.3万余支”,这是原标题,我们看下改过的标题效果,“11万!广东海警缴的仿真枪足够装一个军了”,你细品下,是不是改过的标题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我们剖析下,原标题虽然也体现出了文章要表达的重点,但中规中矩,属于新闻报道,更改后的标题,重点不但前置,而且紧跟着用了一个“军”的短句来形容前面的重点,结果变成了“前面重,后面更重”,为啥,在中国老百姓眼里,军队有着特殊地位,涉军涉政都是大事,这种做法使整体氛围立马就渲染出来了,这就是“渲染气氛”。

9、故弄玄虚,引人遐想

不用过多解释,也是标题党常用的方法,港台小报爱用的伎俩,经常往你“想要的”方向引导,网上找到了一张图,示意下。

注意到特点了吗,一般使用这种类型的标题,都会往一个方向去引导,“性”,了解的人应该比较清楚,港台那边媒体氛围比较宽松,谁都能干,竞争大,每天发生的事就那么多,咋办,只能靠这种花边内容去吸引读者眼球,没有实际意义。

上面说了九种我自己最常用方法,并不是说要大家按部就班,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实际工作中,也很难做到这点,我一般都是各种方法来回穿插使用,有的标题可能会涉及到好几种方法,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灵活驾驭。

相关文章

冥想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