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无处不在,无时不发生,但沟通并不简单。
最近在网易云APP收听我喜欢的一档播客,发现评论区有人对于某期的嘉宾并不是十分认可,有几条评论大意是“这个嘉宾的分享欲太多,和主播之间的交流不是那么流畅。”
谈及沟通时,大多数人更加关注发送信息而非接收信息。就像播客节目中的嘉宾一样,更多的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却没有真正的展开倾听。
倾听是怎么一回事?如何真正地展开倾听?最近在看的这本《工作中的沟通艺术》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倾听”在沟通中的重要性和实际的应用技巧。
《工作中的沟通艺术》,畅销美国将近40年,属于沟通领域的经典教程,由3位致力于沟通研究的美国人罗纳德·B·阿德勒、扬尼·马奎尔特·埃尔姆斯特和克里斯坦·卢卡斯一同撰写。
全书分为“商务与沟通的基本原理”、“个人技能”、“团队工作”及“高效演讲”四个部分的内容,结合理论和实战逐步介绍了沟通的原理和技能、方法,引导读者进行实战演练,提升沟通能力。
本文主要结合第一章《工作中的沟通》和第三章《倾听》的内容,来详细分析倾听与沟通的重要关系以及倾听促进沟通的具体方法。
一、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沟通起源于信息发送者的“编码”或“解码”,经过一定的渠道传送信息给预期接受者,接受者进行“解码”后再度“编码”,反馈给原来的信息发送者。
不难看出,“沟通”中的发送和接收是同时发生并且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参与者通过交换信息达到相互理解的协作过程”。
记得这样的一个故事:国王要仆人出发前往森林寻找一样物品,但仆人没有耐心地听完国王的描述后就匆匆离开,结果无功而返,第二次也是如此,第三次国王终于忍无可忍,爆发。
沟通是个人和其他人共同做事的过程,需要沟通双方以及外部力量的共同支持。
二、有效倾听是一种主动的行为。
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聆听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但听是被动的行为,而有效的倾听并非是纯粹的被动接受。有效的倾听需要我们对他人信息进行提问或复述,才能在理解中解读他人信息,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思,并赋予其意义和价值。
1、提问
最近经常听播客和访谈节目,发现几乎大部分的嘉宾都会在访谈中对于他人的信息表达“你认为...?”,其实这种提问的相互交流方式正是访谈或者说多人的播客带给我的力量所在,它也能够更好地促进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真诚的提问能够让他人看到你对他的关注和渴求度,看到他对你的吸引力。通过提问,鼓励对方继续表述信息、进一步了解事实和细节。
真诚的、重点突出的提问是有效沟通的有力工具。
2、复述
复述是倾听者理解后用自己的语言重新阐述演讲者的观点。
我也常在访谈节目中听到类似“所以说,您认为......”这样的语句,但是他们往往不是简单重复,而是理解后的自己的语言,同时又保证了演讲者的表达意思。
需要区别的是,提问更多向外求,展现更多新知和细节;但复述更多向内求,澄清所说内容。
不管是提问还是复述,都需要交谈者及时给予反馈。
三、倾听者和表达者共同达成有效的沟通。
《成功人士的7个习惯》一书的作者史蒂芬·柯维曾经表示:“我们要先理解他人,才能让他人理解自己。”
沟通,据《辞海》解释,意为“使彼此相通”。倾听者和表达者其实都是沟通当中的交谈者。要想达到“使彼此相通”的状态,需要演讲者和表达者达成共识的理解。
“发送和接收同时发生、相互联系”,因此,倾听也是灵活的:一个倾听者可能成为一个演讲者,一个演讲者也会转变为一个倾听者。在相互的身份转换之中,演讲者和倾听者相互协作,彼此共享,尝试着去理解对方的观点,达成共识性的理解。,最终实现有效沟通。
优秀的倾听者是一名真正的积极沟通者。
写在最后
对比我最近阅读的其他书籍,我发现本书在装帧设计上也下了一番功夫。本书的装帧设计很丰富,并且颇具个性化,书中字体多变,同时丰富的案例、图表以及专栏都让这本书的内容更具专业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当然,具体的内容还是要读者在自行阅读中加以感受。
这本《工作中的沟通艺术》对于人际沟通和个人成长真的很有帮助,沟通对了,就能更轻松地解决问题,把事办好。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你喜欢说还是喜欢听呢?
不管你属于哪种类型,假如你想要有效地沟通,请一定先做认真的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