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2022年度两会正式闭幕,本届两会最大的喜讯,在于国家高度重视康复医学的发展。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两会更让全国一千多万自闭症家庭欣慰,因为涉及自闭症的议案、提案数量明显更多,涉及范围也更为广泛。很多委员代表从“生命全程”的视角出发,从“早期筛查和诊断、早期抢救性干预、幼儿教育、学龄期随班就读、职业培训、就业、养老”等各个环节提出了的建议,并呼吁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真正解决这个群体所面临的问题。未来针对自闭症群体的制度体系必将越来越完善,未来可期不再是一句空话。
今年代表委员们都带来了哪些与特需儿童相关的精彩提案呢?跟着重庆佑佑宝贝妇儿医院一起来看一看吧。
01
孤独症康复费用纳入医保报销
筛查纳入免费儿保筛查
据数据显示,中国自闭症发病率为0.7%,14岁以下的自闭症儿童约有200多万,儿童自闭症已占我国精神类残疾首位。但目前自闭症缺乏早期常规筛查、确诊时间长,导致确诊晚,错过最佳康复干预期。据《自闭症儿童早筛与转介》调研显示:超过74%的自闭症儿童经过2次及以上的就医方确诊,接近50%的自闭症儿童从怀疑到确诊需耗时一年以上。52%的家长因孩子确诊的过程带来很大心理冲击,缺少后续引导,因此没能尽快进入康复干预。
即使确诊后,自闭症的康复也困难重重:自闭症的康复治疗周期一般均按年计算,而对于自闭症唯一有效的【康复训练】这一治疗方式,其费用高达每年6万元,而且不能进行医保报销。
因此,全国人大代表雷冬竹建议:
1.政府加大投入、多部门联动,将孤独症筛查纳入免费儿保常规筛查,加强顶层设计,多部门联动,建立“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自闭症患儿抢救性康复体系;
2.将孤独症康复训练费纳入特病报销管理范畴。
▲图片来源:网络
02
推动健全完善自闭症儿童
早筛-诊断-干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儿童自闭症的早筛、诊断、干预以及康复教育,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与行动方案,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整套工作机制的落实仍有较大改善空间。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副主任委员邓文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严慧英等超过9名代表委员将递交提案《建议健全完善自闭症儿童“早筛-诊断-干预-康复”工作机制》。
提案提出:
1.应加强孤独症康复机构管理,试点补贴政策,财力充裕地区可以给予基层初筛费用减免或复筛费用补贴,将医院对自闭症的科学干预指导费用中的部分或者全部纳入医保;
2.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向适龄儿童家长进行科普;
3.并支持家长服务机构的发展及家长组织的培育,开展家长心理辅导等多元化服务。
▲图片来源:网络
03
让成年自闭症患者融入社会
据全国政协委员黄绮介绍,相比较而言,中国关于孤独症患者的政策更多地向未成年患儿倾斜,对大龄和成年的患者,政策支持几乎是空白的。“自闭症患者存在社交障碍,在成年后找不到工作只能呆在家里,年纪大了父母无力照料,又找不到合适的康养场所,导致无处可去。”这是很多大龄自闭症患者的现状。
且康复训练的残疾补贴以及义务制教育阶段的教育支持政策,本来就杯水车薪,到了16岁以后,随着义务制教育的结束,大龄的患者就几乎不再有政策支持,唯一的归宿就是家庭,唯一可靠的支撑就是父母。但随着父母年龄变老,最担心的就是这些孩子的未来如何托付。
对此,黄绮建议:
1.政府部门应针对大龄自闭症患者给予政策扶持,对他们实行分类救助,帮助其顺利就业;
2.针对自闭症患者设立公办或公建民营的自闭症家庭康养中心,提供治疗、培训、康复、养老等支持;
3.政府部门还应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机构,积极开发针对自闭症人群和家庭的特定险种,“比如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意外保险、护理保险以及自闭症患者养老保险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家庭经济得到扶助、养老得到保障,医疗得到救助,生活得到关怀”。
▲图片来源:网络
04
幼儿园应对特需儿童“零拒绝”,促进融合教育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还提交了《关于推动落实,保障特殊需要儿童平等获得学前融合教育机会的建议》。
在调研中发现,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入园率低,相关部门及相关社会主体对特殊需要儿童发展规律关注不足,对学前保育教育需求重视不足;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保障支持体系薄弱。
对此,邰丽华建议:
1.所有幼儿园应当承担接收本社区内特殊需要儿童入园的主体责任,保障适龄特殊需要儿童就近入园、应随尽随;
2.还在提出,教育、残联、财政等部门应当提供具体措施保障特殊儿童就近接受免费学前教育,并为幼儿园开展学前融合教育提供公用生均经费及开展学前融合教育所需的其他经费。
3.师资队伍的培养同样重要,教育部门主导建设能够系统促进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专业支持体系。
▲图片来源:网络
05
提高自闭症儿童就学率
全国政协委员张家祥走访调研了解到,目前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太少,不能满足孤独症患儿进行康复和综合性训练的需求。目前纳入医保范围内自闭症康复训练项目比较少,治疗方案不统一,地方特色明显,但自闭症儿童不仅需要康复训练还需要特殊教育和心理支持,目前难以做到康复和教育的有机结合,导致大部分长期康复训练的自闭症儿童与正常教育环境脱轨,康复训练后难以入学,且存在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不足、普通教育学校接收难的问题。目前特殊教育学校以接收听障、视障或智障儿童为主,一些特教老师对如何解决自闭症儿童的特殊行为方法经验不足,现有教育方法和教学环境不适合自闭症儿童在校学习。
对此,张家祥将提交“关于提高自闭症儿童就学率”的建议:
1.组织国内、省内孤独症儿童诊治、康复训练方面的专家,成立孤自闭症儿童康复专家技术指导组,优化现有治疗方案,并有效质控;
2.成立自闭症教育完全学校;
3.在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设立特殊教育班,对中高能力水平的自闭症儿童施以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
4.定点机构和教育、残联等部门要重视孤独症儿童早期康复与学前(义务)教育的衔接。在持续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为达到一定能力的适龄儿童争取上学的机会,及时协调有关方面,为其入园、入学提供必要指导、支持和帮助,使他们能够融入社会生活。
▲图片来源:网络
康复作为未来十年最有价值的事业之一,也是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发展转型的重要选择方向。
佑佑宝贝竭力帮助这些特殊儿童,自2019年4月开科以来,共服务1829名儿童,为在认知、语言、运动、行为、社交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前的诊断和评估咨询服务,其中有747名儿童通过我们的后期康复训练干预,在语言发育、社交能力及语音矫正等方面有显著进步,康复治疗效果得到患儿家属的肯定,并获得锦旗20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