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整理来源自【心灵的圈子】脱口秀
主题:社交恐惧
讲师:卢熠翎
整理:圈子
社交恐惧与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是现在都市人常出现的一种状态。
很多人不愿意跟别人相处、打交道、沟通,当他跟别人相处,尤其是跟陌生人在一起的时候,就感觉浑身不自在。
这其实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状态,只是有些人在这个状态里的时间会多一点,有些人会少一点。
就像有人邀请你一起去参加一个很多人的聚会,但是那些人你都不认识,那么你不想去也很正常。
就连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士,也会有一定的社交恐惧,这是非常正常的一种状态。
尤其是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躲在屏幕后面的人,我们习惯了QQ、微信等网上交流,连电话都不怎么打,习惯了用虚拟的表情符号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实际跟人接触的机会却越来越少。
所以,当我们真正看到一个人的时候,就会觉得:啊诶,好尴尬啊,不知道说什么好。
毕竟,生活中没有颜文字,也没有表情包。【掀桌:(╯ ̄Д ̄)╯~~~~~~~~╧═╧ 】
而社交恐惧症就是这种对社交的恐惧发展到一种程度,已经极大地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甚至可能连外出都会觉得很痛苦。这种情况,就需要一些专业处理了。
社 交 恐 惧 与 内 向
小时候,我们的父母总是教我们要乖乖的,不能乱跑,不能吵闹,然后很多孩子长大后就特别乖,特别安静,也特别容易无法适应社交活动。
一种情况,小时候,我们会很想跟别人玩,但是又担心自己玩不好,或者是因为玩不好而被其他小朋友嫌弃了,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习惯一个人玩,不愿意跟别人沟通。
这样的人,往往都社交恐惧,同时性格内向。
但这样的人往往有一个特质,就是会很善于用其它方法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比如写东西,或者画画。
上帝把他的一扇门关上了,也同时给他打开了一扇窗。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一种幸运。
很多人觉得,是不是只有内向的人才会社交恐惧?其实不是这样的。
内向是指一个人的性格,他们的动力都偏于自己的内在,关注自己内在的情感,更少地去跟外在的人沟通。而外向的人则更多关注外在,会从外在获得很多快乐、成就感。
相对来说,外向的人很少会有社交恐惧,因为他们的快乐来源就在于跟人沟通,让别人喜欢他。当然,在某些场合下,外向的人也会社交恐惧,比如在公众面前演讲、主持、表演、唱歌等等。
社交恐惧与内向外向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内向也不一定会变成社交恐惧,对你造成困扰,很多成功人士的性格都是偏内向甚至极其内向的。
社交恐惧与情感表达
社交恐惧的人,通常很难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感情、观点,或者说是不愿意去表达。
当他要去表达的时候,就会觉得很沉重。好像根本无法与人产生很好的连接,除非是一些和自己有感情共鸣的事情。比如和一个有社交恐惧的写手去聊写文章,和一个不爱沟通的插画师聊画画,他们很有可能就会讲的滔滔不绝。
通常情况下,比起语言,他们会更习惯实际上去做一些事情。在关系中,会很不喜欢把自己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好像我为你做了很多事情一样。你能体会到最好,如果不能体会到,那也就这样了。也有一些人会很喜欢用肢体触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拍一下,碰一下。
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是,一些社交恐惧的人,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好像沉默寡言冷冰冰的,但是熟悉之后,就会发现他其实很爱讲话,沟通起来完全没问题。
这也证明,其实很多社交恐惧的人不是不会跟人沟通,而是在平常的沟通中,心中存有顾虑。
当这个顾虑解除了,彼此变得亲密了,就能自然地表现出自己的状态了。这也是亲密关系最难相处的原因。
两个人在不熟的时候都是彬彬有礼,但是熟悉之后就会原形毕露了。
社 交 恐 惧 与 唱 歌
生活中有一个现象,每次出去唱歌,唱得很high的,往往是那种善于交际的人,而那些有社交恐惧的人,就会在边上默默地拍拍手。这两者之间其实是有一定联系的。
不爱唱歌,很多时候是害怕唱歌,觉得自己唱不好,别人会不喜欢,内心对自己有一个否定。
我们会害怕被拒绝,所以在面对自己不大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直接否定,选择做自己比较擅长的事情了。这和社交恐惧背后的原理是一样的。
一个人会不会唱歌,从理论上说,只要发声正常,受过正常训练,经常唱总会唱得好的,但是在你某个年纪,有人说了一句话:你唱的不好听。
可能对方就只是一个玩笑,但是就在你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这句话原本是你的世界当中某个人的判断,你却接受了这个判断,将这句话变成你自己的判断了,就会觉得我就是这样子的。
你把一个别人的信息,放进了自己的神经系统和DNA里,给自己设置了一道程序:我唱不好,别人不喜欢我。并对此产生一种很深的自我认同。这就是信念。
信念的威力是很大的。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大量信息,有一些就很容易产生信念和自我认同。
既然我唱歌不好,以后就少唱;既然我沟通不好,以后就少沟通;既然我不受欢迎,以后就少和大家接触……社交恐惧就是这么来的。
信念往往是在一个人的身份层面起作用的。
比如说,我说一个人唱歌的高音的唱法里的气息不对,这是说这件事的行为需要调整;
我说:你这个人不太会唱歌。就是在说你的能力有问题,程度又高了一点;
我要是说:你这种不受欢迎的烂人,不配跟我唱歌。程度就又比前一种高了。
这三种创伤的层面是不一样的,你可以马上直观感受到。但是,小孩子不会这样。
当一个人小的时候,就会把这些不同层面的信息全部接收到心里,自己去做升级。
可能你朋友说你唱歌不好听,他原本想表达的是你唱错了,但是你收到的信息却是他不喜欢我。
你自己会把他升级到身份层面,对自己产生了限制,并且在日后的日子里一直起作用。
社 交 恐 惧 与 改 变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是这样的,认为自己这个不会,那个不会,别人不喜欢我,但其实所有的东西都只是你头脑的限制。
你就像一个被编制好的程序,一有人有一点反应,你心里最本能的念头就自动出来了。
但是现在,我们已经长大了,意识到了自己的信念,我们要怎么改这个程序呢?
我们要重新编写一段代码,去改写信念。这也是心灵成长最重要的一点。
在信念转化当中,我们很想要改变一种状态,但是往往一直改不了。
比如说我觉得自己不够好,一心想着我一定要变好,那样就会很累。其实这样的话,就是内在的又一个责怪的声音,好像自己真的不够好。别人说你不好,你内心又告诉自己我真的很差。你就会很难改变。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你一边觉得自己很差劲,一边又说我要变强,你的内在就会有一种冲突和分裂,产生巨大的消耗。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间接反转,告诉自己:
做不好也没有关系。哪怕我仍然是这个样子,哪怕我的能力就是这样,我仍然无条件地爱自己,接受自己;
哪怕我不受欢迎,别人不喜欢我,我仍然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爱自己;
哪怕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改变,我永远都不怎么擅长社交,我仍然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爱自己……
多重复几遍,然后深呼吸,告诉自己:现在,我允许自己变得好一点。放下我很糟糕的念头。
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让你从一个问题中慢慢放松,让你愿意尝试去做那件你并不擅长的事情。
而只要你愿意去试,就总会有改善。
关注微信号:心灵的圈子
公众号搜索:xinquanzi520(长按复制)
心灵的圈子:一个经常晒干货、偶尔卖鸡汤、却最具行动力的心灵成长社群。在这里,一起做更好的自己。 (๑•̀ㅂ•́)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