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罗知识

社恐还是社牛?杨幂、谷爱凌都玩过的测试,据说比塔罗、星座还准

导 语

风姐亲测,提倡者性格,99%匹配!真的不要太准!难怪这个测试能够大火!杨幂是竞选者,谷爱凌是建筑师,你是什么性格?风姐为你找来了官方链接,免费的!测测看!凭第一直觉快速完成哦~专家建议,最好不要用它作为相亲、婚恋、职场的参考标准,只能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否则,一直单身的话风姐可不负责这款测试后面还蕴藏着巨大商机,它是怎么火起来的?为什么备受各大综艺节目、明星的宠爱?它到底是否具备科学性?看完本文,心里就有数了!

温馨提示 | 本文约4500字,读完大约需要11分钟


近来,随着MBTI人格测试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的快速传播,大量与MBTI相关的Meme图和表情包开始涌向年轻网友。

在#谷爱凌的MBTI是INTJ#、#杨幂的MBTI测试是ENFP#等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之后,各类“认证”明星属于哪种MBTI人格,解读MBTI人格类型、根据MBTI人格指导求职、婚恋甚至运势的图文、短视频内容泥沙俱下。潜藏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社交平台中的MBTI人格测试链接和解读服务让人一不小心就“激情消费”。

知乎上关于MBTI的提问数量接近2万个,讨论超过25万次。豆瓣上各种MBTI人格类型的小组活跃度骤升,上至MBTI发展史“学术探讨”,下至同城同属性“寻人启事”,内容跨度广泛。

随着MBTI在网络上爆火,越来越多网友把自己的人格类型添加进小红书、即刻、Tinder等社交网络平台的个人签名中,成为自己社交名片的一个闪亮标签。

其实,MBTI的网络热度一直都在。

早在MBTI人格测试发明之初,伊莎贝尔就把MBTI测试卖给了像通用电气、标准石油公司、纽约人寿保险公司等大型公司,赚取丰厚利润。甚至连美国CIA前身战略情报局(OSS)也曾购买MBTI性格测试,MBTI在商界起步的成功程度可见一斑。至今为止,MBTI已成为世界应用最广泛的性格测试之一,广泛应用于企业培训、职业咨询等领域。拥有MBTI正版版权的CPP公司,每年能创造千万美金的收益。

有网友“考古”发现,早在2015年,人民日报微博也曾发布“极简版”的MBTI测试。

MBTI人格测试内有相对规范的测试模式、自带社交话题的测试结果,外有网友“神创作”的表情包、讨论组、众多明星充当“自来水”,还有大量企业和媒体进行专业“背书”,MBTI成为赶超星座、塔罗牌等互联网占卜界“前辈”的新秀,也属实至名归。

在经历一轮爆火热潮后,MBTI如何从网友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转化成有持续影响力的商业模式,成为一个可待探索的命题。

当前,MBTI从网络社交平台“登堂入室”,进入真人秀、访谈节目等电视综艺及影视作品,也是MBTI跨界变现的一次华丽转身。

在熟稔于生产时尚的韩国,已经有为MBTI量身定制的观察类综艺《MBTI inside》和网剧《看见你的MBTI》。前不久,国产网综《毛雪汪》中,毛不易、李雪琴、杨幂三人讨论MBTI的话题,一度引发网络热议。国产网综《营业吧王牌》也将MBTI作为节目话题之一。预计于2022年11月上线的爱奇艺自制综艺《MBTI社交实验计划》更是将MBTI作为综艺的主要内容。

MBTI在已有的文娱节目中有着不俗的表现,或许为其在文娱产业的应用提供一些经验参考。自带话题属性的MBTI和综艺节目有种天然的“亲近感”,无论是作为串连综艺内容的“内在灵魂”,还是作为点缀综艺效果的穿插话题,若能编排得当,或许能成为综艺节目的锦上之花。

除了制作成本相对高昂的综艺、影视节目,将MBTI元素应用于具有更多社交属性的互联网产品中,也是MBTI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方式。

此前,网易云音乐曾推出“你的荣格心理原型”“测一测你的人格主导色”等测试类H5产品,既结合了本平台的产品定位,又融合了网友喜闻乐见的“测试”形式,引发刷屏。亚马逊Prime阅读还曾将MBTI直接应用到读书日的书本推荐活动中,用户通过MBTI测试获得自己性格对应的一本书,16种人格对应16本书。

本质上,人格测试类产品利用用户人格、性格、心理的分类制造话题,带动人际间的传播交流,引发大规模传播,这一点也是MBTI自带的网络社交“天赋”。加之当前疫情影响,许多原本能见面的朋友、亲人、同事、同学都变成网友,随手转发一则人格测试,让大家都乐一乐、聊一聊,也成为当代年轻人增进社交关系、了解彼此、提升生活幸福感的一种消遣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把MBTI作为一种社交娱乐的“游戏”当然无可非议,但将它作为自己职场、婚恋、理财甚至人生选择的重要参考,就未免有些儿戏。把它作为逃避自身性格短板,躲在自己舒适圈“画地为牢”的托辞,更是缺乏理性的行为。

有心理学家提醒,在快速找到社会归属感和群体认同的同时,也要警惕“贴标签”带来的自我固化和群体极化倾向——本来可能只有一点相似的人,在不断交换类似观点之后变得更相似,从而固化了身上的标签。

在体验一把MBTI热潮之后,风姐觉着,比四个字母背后的一顿“夸夸”意蕴更加丰富的是,那些看到MBTI就想第一时间转给我们的亲密伙伴,那些读MBTI性格解析时涌上心头的往事,那些MBTI无法解答的人生困惑和我们寻找答案的亲身体验——是真真切切的自己,是与我们切身相关的每个人,每段经历和每次成长。

正如荣格那句名言所说:“人类可以被分成八种类型,但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个例外。”

这年头,不懂一些ENFP、INTJ、ENFJ这样由四个字母组成的“网络暗语”,可能会对网上冲浪造成一定困扰。

这些由四个字母组合而成的神秘词汇,源于一项近来走红的人格类型——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简称MBTI。这是由美国作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在20世纪40年代共同制定的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被认为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人格类型评估工具,用以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

MBTI测试由少则28道题、多则百余题的问卷组成,测试者在一定时间内回答这些问题后,将获得一份关于自己所属人格的解析报告。MBTI人格测试将人格按照注意力方向(精力来源)、认知方式(如何搜集信息)、判断方式(如何做决定)、行为方式(如何应对外部世界)4个维度,分为外向E和内向I、感觉S和直觉N、理性T和感性F、判断J和感知P共4对互斥的类型,由此组合形成16种人格类型。

这一模型假设每个人的性格都会落在标尺的某个点上,这个点靠近哪个端点,就意味着有哪方面的偏好。比如在注意力方向这个维度,测试者的性格靠近外向这一端,测试结果在注意力维度就会归结为外向E。测试者在每个维度偏向的类型,最终组成他的MBTI人格类型。

比如,ENFP表示,这个测试者的注意力方向偏外向(E),认知方式偏直觉(N),判断方式偏感性(F),行为方式偏感知(P)。综合来看,这个类型属于“竞选者”人格,这个人格类型的人“富有魅力,独立,精力充沛且有同情心”,解析报告中提到“他们常常是聚会上的焦点,享受与人们建立的社会和情感联系”。

再比如,ISTJ属于“物流师”人格,这个人格类型的人“正直,务实,恪尽职守”,这类人的解析报告表示,“他们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努力完成目标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他们会毫不吝啬时间和精力,耐心准确地完成每个任务”。

近来,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爆火的MBTI人格测试,成为追赶星座、塔罗牌占卜、手相算卦等“玄学”的后起之秀。与这些占卜届“前辈”相比,MBTI最大的特点,就体现在它的“科学背景”上。

从起源上看,MBTI源于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八维人格分类学说,实属“名门之后”,至今仍是被主流职业测试市场认可、有一定心理学依据支持的“靠谱”测试。从方式上看,MBTI的测试方式就是回答固定数量的固定问题,测试方式相对规范化、标准化,更像一门科学的心理测试。从结果上看,MBTI的16种人格类型的解析报告相对规范统一,在测试解读上能尽量避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综合这些方面,MBTI为热衷互联网“算命”的网友打开了一道“科学之门”。

MBTI为啥火?这个问题可问倒了不少人。

牛津大学英语系副教授及伍斯特学院研究员米尔维·艾姆蕾(Merve Emre)专门写了一本名为《性格经纪人:迈尔斯–布里格斯的奇怪历史及性格训练的起源》( The Personality Brokers: The Strange History of Myers-Briggs and the Birth of Personality Training)的书,深入探究了MBTI测试背后的故事。

艾姆蕾认为,人们很渴望了解MBTI所呈现出的这种自我认知。它以一种无关痛痒、容易消化的方式呈现那种认知。我们受到一种难以置信的牵引……你甚至可以说出一些也是ENTJ型的名人或者明星。这是在混乱复杂的世界里创造意义的一种方式。艾姆蕾还指出,MBTI的吸引力就在于其是“非评判性的”,这意味着所有结果都是积极的,对缺点闭口不提。

心理学中把利用名人的出现达成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现象称为“名人效应”。在MBTI测试中,官方给出的每种人格对应的名人,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晒出测试结果的明星,都为测试者强化了这种“名人效应”,成为大众想象“自己是谁”的一面镜子。

MBTI将所有人归纳为16种人格类型,这种结论虽然难免简单粗暴,解释略显粗略,却充满对各种人格特征的积极评价,既给测试者良好的心理感受,也让测试者容易找到与自己“合拍”的同类人群,有天然的社交属性和传播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王芳认为,除营销推动外,MBTI的流行确实契合了人类大脑的加工规律和当下的某些社会心态。这类测试的核心是把人分类,而人类大脑最善于通过加工类别把复杂世界简化,从而快速理解一个人或事物。

事实上,人们觉得自己MBTI特别准的感觉,其实和星座、塔罗牌给人带来的认同感如出一辙。心理学中用巴纳姆效应解释这种心理现象。即人们会对于他们认为是为自己量身订做的一些人格描述给予高度准确的评价,而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以致能够放诸四海皆准适用于很多人身上。

但是,MBTI能对人产生的诸多心理效应,并不意味着MBTI本身是一则科学严谨的人格测试。与在互联网和商界的流行态势不同,MBTI在心理学学术界一直处于“不入流”状态。

自MBTI问世至今,一直受到心理学界的质疑,核心原因在于MBTI无论从测试效度、信度、独立性等方面都表现出重大缺陷。大多数支持MBTI有效性的研究,都是由迈尔斯-布里格斯基金会旗下的心理类型应用中心进行的,相关成果也都发表在该中心所运营的期刊《心理类型杂志》上。所以,与其说MBTI是一种科学的人格测试,不如说它是一门标准的人格测试生意。

MBTI背后的生意经,才是它爆火的幕后推手。

目前,靠MBTI盈利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类型。最简单的就是直接付费,即通过MBTI测试题收取用户的测试费用或结果分析费用。被许多网友吐槽的,在微博上点开MBTI测试,答了10几分钟题,最后要支付19.8元才能获取测试结果,就是这个套路。

除了直接付费,也有间接引流。网络社交平台借由MBTI为平台增加话题讨论度和用户活跃度。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的各色博主,有的直接借MBTI话题引流,向用户售卖利润更高的心理咨询服务,有的蹭MBTI话题热度,发布MBTI相关分析类图文、视频内容,增加浏览量、点赞评论数,以此为自己的频道争取广告投放,提升广告费用。

在利益的驱动下,MBTI这个本就自带互联网社交基因的“种子选手”被推上热度巅峰,也不足为奇了。


参考文章

温竞华《“社交新宠”MBTI测试究竟是科学还是玄学?》

乌鸦校尉《塔罗牌和星座之后,MBTI扛起了西方算命大旗?》互联网指北《为什么互联网人都在信仰“MBTI”?》

吴怼怼《MBTI测试到底是怎么走红的?》赵卫卫《MBTI,年轻人的接头密码》


紧跟行业前沿趋势,深度洞察行业价值。为行业和自己赋能,关注微信公众号:“媒朝风”。

相关文章

塔罗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