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

很多人问静坐、正念、冥想有什么区别,一篇文章带你全面了解学习


很多人分不清静坐、正念、冥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静坐、正念、冥想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它们之间有一个相同的核心是:都是可以达到心智宁静、心灵解脱的方式。


如果像解剖一样去划分它们的概念是不合适的,但为了打消大家的疑问,我们在这里将它们做一次区分。


实际上,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为最终的终点是一致的。


静坐不是正念也不是冥想,它是正念和冥想的一种练习方式,同样的,正念也不等同于冥想,它是属于冥想的一种练习方式。


我们看下面的图可以清晰地解答静坐、正念、冥想究竟有什么区分。


我想现在大家已经对它们有了一定的了解,那我们现在具体来说一说它们各自的定义。


关于静坐

说起静坐,我们不得不提到中国古人的特殊生活方式,中国古人席地而坐或者坐在床上,那时的床是一种坐具,而不是我们现代这样的卧具。


罗汉床--古代卧具的一种形式


古人的生活节奏通常比较慢,也就有了“无事静坐”的生活方式,也就养成了从静坐中体验生活的乐趣、修养身心。


如果追溯静坐的缘起,在中国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


在老子一书中提到“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就与静坐的核心相关。


后来庄子提出了“坐忘”的静坐方法。


一直到汉代佛教的传入以及道教的兴盛,静坐的方法也被大力地发展,到了宋朝,静坐发展成了一种修身养性的功夫。


静坐是什么


静坐是认识生活真谛的一种方法,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状态。


静坐自古以来就存在于世界各地,但目前没有确定的文献记载到底起源于哪里。


能确定的是,在很多静心、修习的方式中,静坐都是一种进入心灵安静的方法。


正念是什么

正念是一种心理过程,包含了:有意识地觉察、专注于当下以及不评判。


简单来说就是要有意识地去觉察当下发生了什么,并且对感受到的不加以评判。


正念,就是以一颗觉察的心在此时此刻,不管你觉察到的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我们都如实地觉察它的正面与负面,是一种当下的平衡。


正面冥想在于通过觉察自己内心的状态,并且学会接纳这些状态,从而达到调节情绪以及心理等状态的作用。


冥想是什么

冥想是一种改变意识的形式,它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增强自我知识和良好状态。


冥想是入定的一种方法和途径,意味着把我们的心意向内收摄,专注在本源的意识之中,通过冥想,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变得专注而清醒。


进入冥想后的意识会持续处于全然无波动的状态。


冥想的状态是无法进行描述的,需要体验和进入它,一旦那种感觉被描述,便不再是冥想的状态了,就变成了表达。


冥想是超越现实的,而表达是现实的。


冥想不是一种消极的状态,而是一种积极而纯粹的状态。


在冥想中,行动的因与果突然消失了,一可以体验到更广阔的时间与空间,在冥想中,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


当我们的内在进入到这种纯粹状态,就是冥想,它是内在觉知的进化,由内而外的发展与渗透。


冥想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就包含了静坐与正念。


正念与冥想的区别

正念是冥想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允许一切如其所示,不改变,只是在当下进行觉察。


在冥想的多种练习中还包含了观想、行走、催眠等多种练习的方式。


其他非正念冥想的练习中,有的方式是允许思考参与的,而不改变、不评判的练习方式是正念冥想。


静坐与冥想的区别

静坐是冥想的一种方式,静坐强调的是动作,与思想无关,但通过静坐可以到达思想宁静的状态。


冥想强调的是精神,使思想达到平静的状态,但方式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着,只要能够体验到精神的宁静都可以成为冥想的方式。


我们往往在静坐前面的时间就只是静坐,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进入到冥想的状态。


冥想在最初会体验到清晰的状态,这种状态会让我们体验到平静与觉知,再进一层就会体验到生命的能量以及无我的状态,直至达到全然接纳,超然无我的状态。


总而言之,静坐是正念的一种方式也是冥想的一种方式,正念是进入冥想的一种方式,但是正念和静坐不能等同于冥想。


最终不论你选择哪种方式,都会进入到内心安宁、合一的状态,在这一点上它们是相同的。


所以我们不用去纠结究竟有什么不同,该如何选择,我们只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当下的方式,开始你的静心之旅就足够了。


就像我们想登上,不管走哪条路,我们的目的地都是山顶。


相关文章

冥想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