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

那些短暂的瞬间,将会流动而去




学员问:我的问题是这样。做什么事见什么人都会压抑着自己,不停的想自己是怎么样的,在做什么对不对,然后惯性思维继续下来就是我和别人说过的话,什么行为,不停的反刍,自我价值感很低,全部需要猜想别人来肯定自己,这应该怎么办呢?


Stella:亲爱的,和明淙老师学习学到了流动思维。

一切都是流动的。就像一条河流一直在流淌,马路上的车奔流不息,我们可以试试把自己的想法当做河水和马路上的车,看着一辆一辆的车跑过去但是不跳上去跟着车跑了。

在遇到一个人一件事之前有点担忧不确定性,想象自己在人前的样子,是很正常的。我们的大脑的思绪是纷繁复杂,会不断产生很多想法。

让想法自由地流动起来,这样想了就这样想了,产生这个想法同时评判这个想法“对与错,正确与否”阻碍了思绪流动的

试试保持觉知,只是看见了自己的这些想法,不对想法进行评价,我不该这样想,或者因为这样想而攻击自己。想法会很快地流动起来。不过这需要一点元认知能力,可以试试每天冥想锻炼元认知能力。

不停地反刍的时候想想,自己反刍的时候,那些评判自己和事情的标准是自己认真思考过的吗?还是别人的,视频里的,以及其他途径传进之后大脑里的,这些“外来的标准”对自己进行评判使自己感到痛苦。想要开始“评判”自己做一件事做的怎么样之前,是否需要先想想这个标准到底是不是自己思考过的呢?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祝福你内心顺畅!





学员问:大家好,我是去年10月开始跟着老师冥想的,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反而比之前更容易走神了,而且走神会沉浸在其中,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邰毅:这是很多伙伴包括我都会出现过的现象。

一方面因为我们习惯了引导音频的内容,当我们熟悉一个事情就容易走神了,需要过程中我们自己调整一下注意力。

值得留意的是,这种练习一段时间觉得没有进展,还好像退步了的状态,会对我们内心形成一种“逼迫感”会容易给自己“贴标签”觉得自己不好,不行,不适合,来评判自己,最后导致的是痛苦感和对做这件事的枯燥感抵触感,老师后面的课程里有详细的介绍。

我觉得很有用的方法是,回忆一下第一次做这件事儿的感受,用这种第一次的感受面对每个重复的练习,就会发觉重复里是充满变化的,做起来也会更有趣轻松,效果反而会更好。



*作者:Stella,邰毅

*编辑:小助手吃无糖芋泥的盼盼

相关文章

冥想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