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关于120岁圆寂的虚云老和尚的公案:有一次在黄昏时,老和尚一个人慢慢往自己的茅篷走,半路遇到两个拿着灯笼的出家人,看到老和尚就问:“老法师,天这么黑,您怎么不提个灯笼啊!”老和尚行走中入定一直走在光明中并没有感觉到天已经渐渐黑了。经过他们两人一问,他一愣的一刹那出定,天立刻黑了。
两个月前参加十天内观时有过类似的体验。第八天半夜醒来,黑暗中看到两只发光的拖鞋顺脚穿上了,坐在床边忽然想拖鞋怎么会发光呢?这一念光不见了。某友前天追问我冥想到底是想什么、有怎样的神奇体验,我被迫给她举了这个例子,她说这下她懂了。我不知她懂了什么。
百度百科说冥想(meditation)“是国外翻译过来的一个单词。在英文里,它指的是禅修的意思。”其实,我觉得这个翻译既不准确也容易误导。“禅修”这个词汇容易被贴上宗教的标签,而冥想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在“想”。静坐观察,可能是更恰当的翻译或定义。冥想,就是静静的坐下来(只要坐稳不必双盘或单盘那种高难度的技能)闭上双眼,开始观察,观察在“我”之内以及在“我”之外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一切。
事实上有过冥想经历的人大多会体验到无论是在我们身体之内的、还是在我们身体之外的,我们所体验到的一切,所有的东西都处于持续不断地运动变化当中、一种持续不断的波动之中。我们根深蒂固坚信静止不动的东西其实也都是刹那杀刹那在运动着、变化着。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当你进入到对内外部世界全然的觉知,觉知当下、觉知无常、对觉知到的感受保持完全的平等心,你会看到光的闪动。这一切是自然而然的呈现,与“想”没有任何关系。
朋友近期推荐我了解托马斯·希伯尔,一位享誉世界的西方整合心理学新锐、全球集体创伤疗愈先驱、德国内在科学研究院创办人、世界顶尖高校如伦敦城市大学等内在科学跨学科研究项目博士生导师。根据他的自述:19岁那年,还在维也纳大学读医学院的托马斯突然强烈地感觉自己应该安静下来,去到自己内在的深处。他开始学着冥想,在那之前他从没有阅读过任何有关冥想的书。一切就这样开始了,持续的冥想,他渐渐体会到内在深处的寂静。在一个视频采访中他说到:在一片寂静中,在开放的意识状态下,接收到来自内在的声音,关于人生的很多答案,豁然明了。
美国音乐人卡洛斯事业低谷长达10年之久直到参加一次冥想课程后命运开始转变,创作的新专辑《超自然(Supernatural)》卖出3000万张,捧回9项格莱美奖。苹果的乔布斯、近期因《原则》大火的桥水创始人雷.达里奥都曾经在传记或著作中提到冥想对他们人生的巨大影响,他们也都是冥想的受益者。
今早早醒,忽然一念决定不再强迫入睡,起床静坐冥想。以为万籁俱寂,冥想中却不时听见柜子、床、地板发出的声响,这些我们在日常或非冥想状态下不曾觉察的微细声音。地板发声最为频繁,声音或大或小,感觉好像有什么走过。对未知维度生物的敬畏或潜意识中储存的认知让我对这些声音产生了些许惊悚的心理反应,但同时也更深刻体会到一切无常、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之中,而“我”竟然在这种不时的惊悚中渐渐消融,感觉物理身体消融在周围的黑暗中,直到冥想结束的唱诵响起依然不舍出离。
结束冥想时我听到一个声音说:写篇文章吧,就叫《冥想到底是在想什么》。于是,聆听着窗外早起鸟儿的晨鸣,完成了这篇短文。冥想,安静下来,放弃思考,放弃思想,觉知当下,用心倾听。倾听内在的声音、倾听世界的声音。让灵魂透过倾听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答案。
下一页:关于冥想你应该这么做
上一页:顶级成功者都喜欢正念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