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

瑜伽八支分-执持(精进),禅(冥想),入定

在逐渐把感官收摄的过程中,身体和内心处于一种“临在”的状态。---制感!

这样的训练成为了一种持续,源源不断的觉察,身,心在一起,精进地观照。

这个过程是:第六支--执持,即精进!

制感,执持都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时刻临在的过程!

在电影《玄奘西行记》中有一片段。玄奘取经,到达印度后,看到天上一颗流星瞬间划过。他问师傅,流星瞬间而过,是否是一刹那?

师傅说:凡是你肉眼可以看到的,都不是一刹那。一只汤勺晃了一下,那一下分了70份,每一份就是一刹那。

在那一刹那,你感官收摄回来,继续精进执持,去观察和感受每一刻的起灭。

那一刹那,不生批判,不对抗,只是纯然地看,感受,!

艾扬格大师说,制感为树皮。

你要始终和生命的根本联结,进而源源不断地为这棵大树提供原料。当这些原料养分持续流动向内,而滋养到枝叶时,便是执持。

执持喻为树液!


身,心,息--

合,而瑜伽!

瑜伽---

联结,整体!

第七支:禅!也被称为“冥想”

跟进这些变化,在那一刻安在舒适,不执着;那一刻如水般流动。看似静止,但是一直在照见!

以心看心,以身观身,以息觉息,以听去听,即便意识和情绪起灭,也是被看到之中的。

在这个时候,心在见证中。此时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逐渐从表面逐渐深入到内在的本质。

冥为灭掉,想为想象和思虑。冥想,即灭掉和放下思虑和想象。

第八支--入定!

入定,不再有具体的冥想对象,意识进入到空灵的状态。身体和感官都处于一种休息的状态,观照对象和观照者合一,体悟到生命的最高智慧。

入定,很难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和表达的。这更需要我们亲自实践,体悟而来。


综上所述,八支是整体,互相之间有所关联和影响,就如一棵完整的大树。

瑜伽体式练习中,要做到非暴力,不贪婪,不说谎。通过身体持续修行实践和学习,知足于当下,不求期待想象。

体式中要结合呼吸,通过调息,平心静气,五气运行平衡,心气不二。

如此收摄感官,进而精进执持,在你全然深入呼吸,身体,内心时,冥想之花开放,呈现智慧,入定之果在那一刻呈现。

相关文章

冥想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