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

解说冥想,冥想是你完成蜕变的加速器

很多想要练习冥想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困惑。怎样才算进入了冥想,冥想时脑袋里应该想什么?为什么冥想这么难?

其实冥想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如果想要练习冥想,需要对冥想有一定的了解。

1、什么是冥想?

冥想有很多的解释,字面意思:泯灭想法,让脑袋里的想法都消失。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本质的不同,就是想法、观念的不同

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习惯用这样的词汇去评价:太强势、没有主见、脾气好、急性子等等。为什么我们能够这么果断呢,难道今天强势得人明天就不可以变得温柔体贴么?

一般人都知道回答是不能的,因为经验告诉我们不能,那样这个人就不是这个人了,

因为我们一直在固有习惯、观念下走出了带有”我“的标签的人生。今天是昨天永无止境的延续。

冥想,让意识放空,思维停顿,可以让人跳出固有观念,让我们站在自己之外来观察自己,在冥想中观察到自己情绪不好的点、观察到身体某一个部位一直紧张等等,觉察到就是建立觉知的开始,觉知是改变的前提, 因此很多人说冥想就像重启了自己的人生一样

跳出我,观察自己

2、冥想的好处?

焦虑的人通过冥想让内心变的平静

压力大的人冥想后神经变的松弛

工作中的人冥想后专注力大大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人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经常冥想的人,因为情绪和身体的紧张得到释放,身体更健康

经常冥想的人幸福感更强。

有人说冥想可以让人更清醒的活着

...

冥想让人的能量不断从低级到高级

3、常见的冥想有哪些?

冥想的途径有很多,中国的佛家、道家、印度的瑜伽,都有自己冥想方式,有以感觉为工具的,有通过想象为媒介的。各家的名字也各有不同,像打坐、禅定、禅修等。

以感觉为工具:我们都知道人有五感:视、听、嗅、味、触。在冥想中利用某一感官为冥想对象,例如烛光冥想、语音冥想等都是。以想象为媒介:给定某一特定主题而展开想象。

烛光冥想

尽管方式不同,但冥想的本质是殊途同归的。

以上冥想方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给注意力一个关注点,围绕这个点开始冥想。

4、冥想的分类?

以上介绍了几种冥想的方式,但总结来说:冥想是分为两类的,”有对象”的冥想和“无对象“的冥想。

“有”是将注意力抓住,而“无”是将注意力放下。

像以上冥想的途径中,就是“有对象”的冥想

很多人不知道冥想时应该想什么,这里想什么,就是指“有”,上面介绍的几种就是“有”的冥想: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感官或想象上,最终达到冥想的状态

观世音就是通过观“音”而得道,传说她在海边入禅,听潮起潮落,发现潮起时有声,潮落时寂静,而不管潮起潮落,变化的是外界的声音,不变的是听觉,无论外界如何潮起潮落,但听觉始终如一,不会因外界有声而有,因外界无声而无。

听潮

说了这么多有时“有”的冥想,什么是“无”的冥想呢

我们知道,人的脑袋里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念头,就算做梦也不停歇。

而我们不知道的是,在每个念头与念头之间不是完全连在一块的,不可能这个念头还没完,那个念头就跑来了,而这个念头完,到下一个念头的到来之间,就存在一个间隔的空白,虽然时间很短,我们很难得抓住,但它确实存在。

“无”的冥想通过观念,即观察自己的念头,而不让注意力被念头带走,即观念而不留。

当觉察到念头的到来,不去执着,让念头自然地流走。慢慢的中间间隔的空白会越来越多。当人能够站在空白的地方,那我们就站在念头之外无可以无穷大,也可以无穷小,人的思维也再无所限制。

我们的注意力习惯被一个又一个的念头带走,因无数个想法无数个念头,让我们成为今天的我,我们习惯了被“有”的部分带走,而忽略“无”的存在,

总的来说,“有”的冥想是为了达到“无”的境界,虽然说“无”可以一步到位,但因“无”的冥想很难让人找到冥想的着力点,现在大多以“有”的冥想为主。

冥想让思维从有限到无限

冥想的进入途径有很多,如果想要学习冥想,可以跟我一起,从呼吸开始,让冥想慢慢的改变我们的生命。

相关文章

冥想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