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

普通人如何做到“深度工作”?4种深度工作模式,你了解吗?

文/牧心

图/网络


“开放式办公”,好,还是不好?

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都采取了开放式办公,因为人们觉得开放式办公能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带来更多的协作和创新。不过,哈佛商学院2018年的一项研究却表明:开放式办公不仅不能促进团队协作和交流,还会降低生产力。

哈佛商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当办公室由格子间改成开放式办公之后,人们面对面的社交互动减少了72%。与此同时,人们发送的邮件数量增加了约20%~50%,使用即时通讯工具发送的信息数量增加了67%。

也就是说,在开放式办公环境中,人们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情况更多了,工作效率非但没有提高,还降低了。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负面效果呢?麻省理工学院的卡尔纽波特博士指出,这是因为开放式办公的环境下,将人们的注意力不断割碎,人们渐渐地失去了“深度工作”的能力,而深度工作则是人们在工作当中产生强大生产力的必要条件。



01 理念/IDEA

深度工作的定义

在《深度工作》这本书中,卡尔纽波特博士指出:

所谓深度工作(Deep Work),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能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比如,我们认真地去研究和执行一个项目;或者为了某项研究去做一个实验;再或者为了完成一篇创作而去深度阅读一本书,这都是深度工作的范畴。

在这种工作当中,我们的注意力会全情投入到某个我们希望提升的技能或者想要掌握的知识上面。

与深度工作相对应的,是浮浅工作(Shallow Work),这类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大多是一些普通的的事务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比如,我们可以一边听歌,一边打扫卫生;或者一边查看一些无关紧要的资料,一边和同事交谈。这些工作不需要全情投入你的注意力,而是在比较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下就可以进行。

02 价值 / VALUE

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

卡尔纽波特认为,在当今对于知识工作者考验越来越大的时代,知识工作者需要两种核心能力,才能够应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第一种能力是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第二种能力是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而这两种核心能力,都依赖于深度工作的能力。在卡尔纽波特看来,学习就是一种深度工作的行为。


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正教授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也曾经明确地说过:

高质量工作产出 = 时间 * 专注度

并且,他的秘诀就是在长时间无干扰的状态下,批量解决困难却重要的智力工作。在这样的深度工作之下,人们也可以获得更好的精神体验,类似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心流”状态。

“一个人的身体或头脑在自觉努力完成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过程中达到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发生的时候。”契克森米哈赖将这种心理状态称作“心流”

因此,深度工作的价值不容小觑,除了能够帮助我们习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还能为我们创造最佳的精神状态体验。


03 准则/RULE

了解四种不同的深度工作哲学,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

1、禁欲模式/禁欲主义哲学(Monastic Phiosophy)

卡尔纽波特博士认为:

禁欲主义哲学通过摒弃或最小化浮浅职责,从而实现深度工作的最大化。禁欲主义哲学的实践者往往有明确且价值极高的职业目标追求,而且他们在职业上取得的大部分成就都是由于工作表现特别突出。这种清晰的状态使他们能够排除纷杂的浮浅关注点。

采用这种深度工作模式的人有很多,比如著名的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他对外界从来不留下自己的邮箱或者任何的联系方式,几乎是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他还写过一篇文章,表明自己确实是一个“糟糕的通讯联络人。”因为他觉得这样会打扰他专注地工作。

再比如《瓦尔登湖》的作者、超验主义者梭罗,隐居两年,禁欲,禁外界联系。这就是禁欲主义深度工作额度哲学表现。

对比当下,不论是独立的创作者还是隶属于公司或者组织的工作人员,我们都很难做到与外界隔绝来进行“深度工作”,因为这个世界和社会的流动性和互通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脱离现实关系而存在。

所以这种深度工作的哲学,可以在某些时刻进行借鉴和使用,但不会成为我们深度工作的主流。


2.组合模式/双峰哲学(Bimodal Phiosophy)

这种深度工作的哲学,建议我们将个人的时间分成两块,一段用于深度学习、工作、思考、复盘,而另一段时间可以做其他所有事情。

在进行深度工作的时间里,要求我们像禁欲主义者一般工作——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专注;而其他的时间,则处理一些浮浅的工作,可以稍微分心的工作,不要求去达到那种全情投入的状态。

比如《深度工作》中提到的心理学大家荣格,他在20世纪20年代,试图摆脱导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禁锢,于是他开始常常隐居到伯林根小镇外树林里建造的乡村小石屋中。隐居小石屋期间,荣格每天早上都会将自己锁在一个房间里,不受干扰地写作。之后他会冥想,在树林里走走,理清思路,为第二天的写作做好准备。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时间的划分是怎样的呢?可以以“周”或者以“年”为单位。我们可以按一个星期的时间来进行划分,比如我们每周可以做4天的深度工作,剩下的3天为开放时间;可以自由安排。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以年为单位,选则一个季节完成大部分的深度工作。有许多做学术的人都在夏季或休假期间完成。

那么将每天分开时间段可以吗?卡尔纽波特博士的答案是不可。在这种深度工作哲学下,深度工作的单位时间至少是一整天。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实际上很难拿出一整天、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去尝试这种深度哲学的模式,那么有什么好办法吗?

这就是下面我们要讲到的第三种深度工作的模式。



3、节奏模式/节奏哲学(Rhythmic Phiosophy)

这种模式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因为它是把一天的24小时,进行了分割组合。

这种深度工作的哲学,实际上是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常规的工作习惯,也就是说,“节奏哲学”的目的是让我们创造一种相对稳定的工作节奏,每天的“规定动作”稳定下来了,那么我们不需要你投入更多的精力便可以很好地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

现在有很多“晨型者”,就是早晨5点起床,然后从5点到7点的时间进行深度工作,进行文字创作或者深度阅读;或者是“晚睡型”,深夜灵感来临,进行工作或者创作。(不过从健康因素来看,还是早起好一些)。这就是“节奏哲学”模式。

当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选择这种深度工作的模式,并非是由于自控力等方面的原因,而是由于现实中某些工作的确不允许你在需要深入工作的时候一连消失好几天,毕竟我们目前都还是普普通通的搬砖者,需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及时回复老板的邮件等等。

4、记者模式/新闻记者哲学(Journalistic Phiosophy)

这种深度工作模式源于20世纪的一位著名的新闻记者,叫沃尔特·艾萨克森。20世纪80年代,沃尔特·艾萨克森决心要完成一本书,但是新闻记者的工作然他一整天的时间都在不断地被打断中度过。为了完成目标,他逐渐地锻炼起了一项能力,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便可立即转入深度工作的模式进行写作。


他除了写出了一本900多页的书,还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采访上面,成为了美国上个世纪最优秀的杂志记者之一。

简而言之,新闻记者哲学,适合于那些信念坚定、能力突出,能随时随地切换深度工作的人,不过,这种能力,都是可以培养起来的。

而且,这种新闻记者深度工作的模式,一旦历练出来,边可以帮助我们在紧密的日程安排中,挤出大量的深度工作的时间,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

结 语

《深度工作》中所讲到的4种哲学我们了解了,就我们个人而言,越是能够拥有自己的自主时间,选择的余地就越大,可以选择禁欲主义的模式和双峰组合的模式。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讲,尤其是受雇于企业或组织的人,就只能采用节奏模式和新闻记者模式。但是做到后两种深度工作,也是需要很大的自控力的。但无论如何,作为追求知识和进步的现代人来讲,我们至少需要掌握一种深度工作的模式,来实现我们技能的提升,完成我们既定的目标。

相关文章

解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