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社交

孩子幼儿时期社交能力发展问题

社交

一、产生缺乏社交行为的表现

缺乏社交表现为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大众场合下),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致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常称为社交恐惧症、人际恐怖症。其中有些人主要表现为对异性的恐惧,称为异性恐惧症。

在社会交往中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气和信心。社会交往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致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等。

尝试型:

孩子试着和别人接触,使用一些让别人注意的手段,比如提出问题,诉说自己的事情,表达自己意见等。

强制型:

孩子强行和别人交往,如果同伴不答应,他可能会以骂人、打人等暴力方式对待同伴。

逃避型:

孩子害怕和别人接触,总躲避别人的注意。尝试型的孩子一般比较受人欢迎,强制性的孩子是经常遭人拒绝的,逃避型的孩子则容易被人忽视。

父母可通过观察,或者和孩子的老师交谈,看看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类型。在幼儿园里,受欢迎的儿童往往赞同其他孩子的愿望,主动和同伴分享玩具与食品,乐于帮助同伴。在学校里,受欢迎的儿童通常是学习成绩好,能够听取其他孩子的意见,但又能提出自己见解的孩子。

二、产生缺乏社交行为的原因

1、孩子被保护的太好有没有隔代抚养的情况?

祖父母/外祖父母参与孩子的抚养,宠爱,无条件满足,经常顺着孩子的意思来,有的父母也会过于溺爱孩子。

2、孩子缺乏人际交往的方法在这种情境下,孩子感到迷茫,为什么他们都能在一起玩儿?我要怎样去跟大家一起玩儿?我怎样才能被接纳?

3、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有些家长对孩子比较溺爱或过分关心,总是迁就孩子,什么事都替他们想好、做好,这就容易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出霸道、自私、任性等行为,不懂谦让、分享,缺乏协作精神,这也是人际关系中不受欢迎的常见原因。

4、缺少交流时间很多孩子的课余时间都被家长排得满满的,写作业、学才艺、上培优班等等,留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得可怜。即便孩子有空余时间,家长考虑到安全因素,也很少让孩子自由参与户外集体活动,而有些孩子又喜欢看电视、玩电脑,与同伴和家人之间的交流更是越来越少。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来说,缺乏与他人相处的经历,便很难积累经验,从而影响交往能力的提高。

5、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减少以前小孩子的游戏多是和小朋友在外面一起踢球、跳房子,或是玩警察抓小偷等集体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建立秩序,学会谦让。

随着电子技术的日益发达,现在孩子的游戏、休闲方式更趋向于个体化,如上网游戏、看电视、写博客或在QQ上聊天……这使得孩子们之间的沟通交流虚拟化,到了现实生活中,反而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而且在虚拟世界中不受现实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为了赢得胜利可以采取各种手段,这对孩子们在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6、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都不喜欢交际或是在与人交往时表现出自私、抱怨、蛮横的社交心理,这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是非意识和判断能力还很薄弱,在与人交往时会不加分辨地模仿家长的行为方式。

三、缺乏社交带来的影响

1.不利于孩子的智能发展解决问题能力弱,语言发展缓慢。

2.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性格孤僻,严重者自闭。

四、解决办法

(1)2岁以前:家长示范家长以身作则去帮助孩子社交,主动去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然后引导孩子去分享,让孩子先模仿家长去和小朋友建立社交,然后再让孩子去主动社交。

(2)2-3岁:游戏和童话的启发拿宝宝平时喜爱的布偶玩角色游戏,通过角色扮演让宝宝体验一些生活情景,增加宝宝的社交经验。并多跟宝宝讲一些小动物或小朋友之间如何交朋友的故事。如果宝宝和小伙伴发生争执,只要事态不很严重,可以在一旁静静观察。并用平时经常讲角的故事启发他:比如故事里的小白兔和小松鼠发生争吵后,是怎么化解矛盾的等等。3岁左右的宝宝已听得懂故事,有趣的故事,比简单生硬地讲道理能更好地开启宝宝的心扉。同时,这也是培养宝宝情商的好机会,可以帮助宝宝分辨和识别他人的表情,为他日后学会观察人,同小朋友打交道奠定基础。实际上,宝宝和别的宝宝一起做游戏,相互配合的过程中,他会认识到并不是所有人的想法都与他完全一样,每一个伙伴都有独特的性格。你会发现他更加倾向于与一些宝宝玩耍,并开始和他们发展友谊。在建立友谊的过程中,他会发现自己也有一些让人喜欢的特征——这种发现对他的自尊心的培养有强烈的支持作用。

(3)4-6岁:提高宝宝表达能力(同理心)口齿伶俐的宝宝朋友会更多。平时多让宝宝复述故事或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3岁以下的宝宝,社交还需要妈妈的帮助,可以邀请一个与宝宝同龄的小伙伴来玩,他们玩的时候,自己也参与。宝宝和其他小伙伴玩耍时,要帮助宝宝用合适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情感和渴望,避免他感到挫折。当他和小伙伴发生打架时,要与他谈心,弄明白他为什么这样恼火。也要让宝宝知道爸爸妈妈理解并接受他的感受,但让他明白打架不是表达感受的好办法。然后,建议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最后,在他理解自己做错了什么以后——而不是以前,让他向小伙伴道歉。一个4岁的宝宝已经开始明白“道歉”的意义。

(4)集体环境让小朋友有个固定的玩伴、集体的环境去培养孩子的社交。这样孩子会有安全,孩子才愿意去社交。

相关文章

心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