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见到的人不可能都成为我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能够使交往关系深化为友谊的人是很少的。友谊建立在相互忠诚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单方面需要朋友的事情。
付出是生活中的高贵品质,友谊就建立在付出的基础上。友谊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注意到,有些人与自己的关系比另一些人更密切一些。
我们与许多人有着不同层次的友谊,这是自然的。青少年在交往关系中会遇到困难,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可能期望所有的友谊都同样的密切,一旦发现事情并非如此,他们会非常恼火。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我们将友谊分为四个层次:联系、相识、朋友和挚友。这只是一种人为的划分,人们并不一定能够清楚地各归其类。
为了便于讨论“发展友谊”这个主题,认识友谊的四个层次是非常必要的。下面逐层解释。
1.联系
我们经常碰到这个交往层次的人,例如店主和邮递员,但都算不上真正认识。我们每天都要遇到许多这样的人。我们与他们的交往仅限打打招呼而已,从来不将个人的感受或想法与他们交流,我们与他们的关系是极为肤浅的,与他们所讨论的简单话题或进行的简短谈话无非是“哇,这些苹果太棒了!”“我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水果!”或者“今天天气不错。”等等。
2.相识
这一交往层次的人有同学、老师和邻居等,生活中,我们遇到这样的人也有一定的数量。我们会常他们并相互交谈,但只谈论事实。我们与相识人的交谈时间多于联系人,但所谈之事都属于众人皆知的大众信息。我们并不与相识之人交流他们或自己的私事。我们与这一层人的交流关系比前一层要深一些,但仍旧很浮浅,所谈的话大致有:“我们的家庭作业是什么?”“新来的女生叫啥名字?”“车站在哪里?”“这个老师爱出难题出了名。”“衣服不错啊!哪里买的?”等等。
3.朋友
大多数人都只有几个朋友。我们与朋友交流的内容不仅有事实,还有思想和意见。我们时常主动与他们进行有意义的谈话。在这种交往关系中,我们开始向他们显露真实的自我,谈论自己的好恶,讨论对不同问题的看法。这种交往比前面两种关系都要更深一层,并且会随着时间加深。在这种关系中,我们可能会说:“我实在不喜欢乔,因为他总是太消极。”“我认为史密斯先生是个好老师。”或者“我认为兴奋剂是给失败者用的,你认为怎样?”
4.挚友
在这第四层,也就是最深一层的交往关系中,朋友间相互分享真实的感受,他们之间存在着经常性的、有益的对话,所交流的不仅是思想和一般信息,还有意见和对事物的感觉。这是我们所信任并且可以完全透明的人。挚友了解我们的一切,也完全接纳我们。这种人可以倾听我们最为狂妄的想法而不会斥责或嘲笑我们,也知道怎样给我们以建设性的批评供我们听取和考虑。同这样的朋友在一起,友谊将不断加深和丰富。大多数人只有一两个挚友。
友谊是随着时间而建立和增长的,要保持一定层次的友谊需要承担义务、做出努力,要增长友谊则要更多的付出。发展友谊的关键是交流。有意思的是,交流的层次与友谊的层次是类似的。很多青年人将交流的层次当作交往关系的指示,当然并不总是如此。下面是一些解释。
交流是交往关系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关键因素。一个人的交流沟通能力很弱并且不能增长的话,那么他在一生中就很难与别人建立友谊。青少年时期在沟通和交流领域处于学习和培养阶段,要让他们了解交流的密切程度是因情况而异,这对他们是有益的。我们与他人谈话的密度和深度是随着我们与对方的交往增加而增长的。认为我们应该与见到的每个人都有深刻有益的谈话,这是不合适的。如果有这样的指望,那我们会很恼火,别人也会回避我们,因为人们并不希望快速地涉及个人领域。
交往起始于谈论琐碎之事,从这一点出发,逐步向较深的方向发展,然后开始询问和告知更为私人的事情,比如想法、意见或感受。我们可以用“感性”问题来了解别人对我们的信任程度,如果得到他人的回答,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就更深一层,如此等等。交流是一种给予和接受的游戏,是一场发现他人是什么样的人和我们能否与之成为“交心”之友的探险之旅。
在发展友谊的过程中,我们逐步从一个层次进入到另一个层次。
耐心细致的方式让闲聊自然发展到自我感受交流,交往关系才会更加愉快,交流越深,友谊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