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社交

管理学阅读笔记:早期的领导理论

领导特质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聚焦于识别所有领导者的某些特质。包括生理状况、外貌、社会阶层、情绪稳定性、语言流利程度和社交能力。

1.驱动力

领导者表现出较高的努力程度,他么具有较强的成功欲望,积极进取,精力充沛,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坚持不懈,而且表现出较强的主观能动性。

2.领导欲

领导者有很强的欲望影响和领导他人,他们乐于承担责任。

3.诚实与正直

领导者通过诚实可靠和言行一致来与下属建立信任关系。

4.自信

下属们认为领导者不应该自我怀疑,因此,领导者需要表现出自信来说服下属他们的目标和决策是正确的。

5.智慧

领导者需要足够的智慧来收集、整合以及解读大量的信息,而且他们还要能够创造愿景,解决问题 ,作出正确的决策。

6.与工作相关的知识

有效领导者对企业、行业、技术问题都有着较高的知识水平,渊博的知识可以让领导者作出明智的决策,并且理解这些决策的意义。

7.外向性

领导者是精力充沛的,充满活力的,他们善于交际,坚定果断,很少沉默寡言或孤僻离群。

8.自我内疚倾向

内疚倾向之所以对领导效果具有积极影响,是因为它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对他人负责的感觉。

但后续研究者发现单纯依赖特质无法充分识别有效领导者,因为单纯依靠特质的解释忽略了领导者与团队成员的互动以及情境因素,因此后续的研究聚焦在领导示范出来的偏好的行为方式,即他们特有的行为起到了关键作用。

领导行为理论

研究者考察了三种领导风格,试图找出哪一种才是最有效的。

1.独裁型风格

是指规定具体的工作方法、单方面制定决策,限制员工参与的领导风格;

2.民主型风格

是指让员工参与决策制定、向员工授权,并且把反馈作为教导员工的机会的领导风格。

3.放任型风格

是指让团队做决策,用任何合适的方法完成任务的领导风格。

结果显示民主型和专制型领导风格对绩效的影响依赖于具体情境,但无一例外,在民主型领导者的管理下,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更高。所以领导应该是专注任务还是专注人呢?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界定了领导者行为的两大重要维度,第一个是定规维度,是指领导者为实现目标对自己以及团队成员的角色进行界定的程度,包括努力组织工作,工作关系以及目标的行为。第二个维度是关怀维度,是指领导者与团队成员建立工作关系并相信和尊重成员想法和感受的程度。具备高的关怀维度的领导会帮助团队成员解决个人问题,友善且容易亲近,对所有成员一视同仁。该研究认为高-高型领导者有时会实现高的团队任务绩效和高的团队满意度,但是并非总是如此。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则将领导维度设为员工导向和生产导向,员工导向的领导者强调人际关系,而生产导向的领导者更关注工作的任务层面。和前一个研究不同的是,该研究认为员工导向的领导者能够获得高的团队生产率和高的团队成员满意度。

Ref: 《管理学》斯蒂芬·罗宾斯

相关文章

心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