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社交

对不起,我可能对人过敏-认生的人,如何克服社交恐惧

我有个朋友小A,他是一个典型的社交恐惧症患者,非常害怕在公众场合得到别人过度的目光和关注。有一年小A过生日,我跟其他朋友在海底捞请小A吃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正当小A酒意正浓的时候,服务员突然端着我们事先准备好的蛋糕,出现在小A面前,一大群人围着他又是给他戴生日帽,又是唱生日歌的。小A一直紧紧低着头,直到人群散去才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之后过了很久,小A在一次饭局上提到了这个事,他说自己当时看着服务员热情洋溢的脸,自己只觉得心跳飞速飙升,当时紧张到话都说不出来,他无法开口拒绝,却也无法坦然接受眼前那样大张旗鼓的生日祝福。

小A说,直到现在,整个场景还一直深深地停留在他脑海,这对于他来说简直太可怕了,就像是当众被人扒光衣服一样。听小A这么说,我感到有些意外,以前一直觉得小A话少,以为他只是内向,可听他这么说,我才直到,原来他有极强的社交恐惧症。

所谓的“社交恐惧症”到底是什么?

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种。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男女发病率几乎相同。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社交恐惧症,并不是我们小时候,父母、老师、亲戚口中的“内向”,两者具有很大区别。具有社交焦虑的人会过分监控和关注自己在社交时的行为,并且会对自己的言行做出负面的评价。比如一位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在狭小的空间,如电梯或更衣室与朋友或同事不经意相遇时,患者的内心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通过臆想,营造出来一个“小剧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内心戏”:唉,是他唉。他怎么不跟我打招呼?他没注意到是我吗?我要不要主动打招呼?可是同事进入电梯已经有一会儿了,现在再打招呼是不是显得很尴尬?要不还是算了吧?啊?电梯已经到了我的楼层了吗?唉,我还是没能开口,也不知道同事会不会觉得我没礼貌……

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他们在一些特定场合里往往不敢表达自己的要求,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极度害怕自己的要求被否定或者拒绝。例如,有些社恐的人,他们要是在买东西时,提出一些要求,对方没有听见从而并非做出回应,那么这些人则几乎很难第二次开口。因为他们会把本来合理的要求看作是“并不合理的、给别人添麻烦的要求。”即便买咖啡时,提出多糖、半糖或是少糖这样的合理需求,也会被他们看作是“给别人添麻烦”。

我有个关系不错的女同事,她曾和我说,她住寝的时候,最怕室友对自己提出邀请,无论是一起去食堂吃饭还是去图书馆看书。因为她这个人由于社恐的关系,导致很难拒绝别人的请求。她说:“拒绝邀请本身可能就会耗费我们巨大的精力和勇气,并且还会在拒绝邀请之后忐忑很久,思考自己的拒绝会不会显得自己很无礼。”

此外,据我观察,社恐患者总会产生自我责备的心理,为自己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洒脱地社交而感到羞愧。例如小A,有一次聚餐喝多了,他倾诉说自己一直非常苦恼,对于别人而言轻而易举的事情,到了自己这儿反而比登天还难,小A说自己工作后有段时间是坚持自己带饭的,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就是怕自己在工作中接到外卖小哥的电话,对于这种陌生人打来的电话他并不想接,对于与陌生人交谈,即便只有短短几句,他也感觉具有很大压力。

如何克服、摆脱社恐?

如果屏幕前的你恰好也对处理社交关系感到为难,那么就要恭喜你了,因为今天是你的幸运日。

我阅读过很多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对于社交恐惧症人群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事实上,对社交感到恐惧从而对此感到厌烦的人是很难简单被治愈的,这个过程远比你想象的还要漫长。根据每个人的性格、所处环境、症状的深浅不同,目前并没有一套完全通用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其实,克服社恐这个事,本身就是一个认清自己、接受自己、重铸人格的过程,想要建立社交自信,我们可以从想法、情绪和行为三方面入手。
首先是想法,如果你想改变自己,并非只是嘴上说说那样,你就必须拿出行动。而行动的第一步,就是依靠动机和想法,唯有真正想要改变期望,才能增加自己内心的弹性。这种想法不是自我催眠或自我暗示,这并不能让你在人群的关注下感觉更好。而是你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害怕人群,是怕被人笑话,还是单纯的害怕陌生人,又或者有其他的原因,你必须正视自己的想法。然后,用“想法”,将自己留在原地,而非以往地想要逃跑。如果你连驱动自己面对恐惧的想法都没有,那么你可以直接右上角点X退出文章了。

如果你不想怂一辈子,就要控制自己的想法,直面内心的不安和恐惧。只有你的身体服从你的想法时,才算迈出了挑战社恐的第一步。你要弄清楚一个事情,所谓的“社交恐惧”,恐惧的主要来源并不在别人带给造成的压力,而是在与你自己。你必须学会克制,就像克制食欲一样,克制自己的情绪。

想法只是让你的身体留在了原地,但在精神或者说情绪上,你肯定是不适应的。这时,你不妨摈弃一切的“内心戏”,只去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自己坚持留在这里,那么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是被自己暗恋的人嘲笑,还是派对开到一半时,酒店大厨会举着叉子到处行凶?别再给自己加戏了,事实上,你所担心的这些大概率都不会发生。这个概率有多大呢?可能已经大到了99.99999999999999999%,你暗恋的对象并不知道你的存在,也不会关注你;酒店大厨可能也正在为下道菜摆盘,哪有心情给你一叉子?所以说,你所做的内心戏几乎可以说是不会实现的,说白了,这些都是你的心魔,是你想要逃离热闹的环境从而给自己寻找的一个借口,即便这借口烂到爆,却依然对你屡试不爽。原因无他,作为当事人,你肯定清楚自己内心的感受。那么既然你所担心的东西都不会发生,你又为什么害怕呢?

神说要有光于是世界便有了光,你说你害怕蛇,可居住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中,除了动物园,你又可曾见过真正的蛇呢?换而言之,你所恐惧的都是不存在的。既然不存在,你为什么害怕?你凭什么害怕?

所以,无论你多么紧张,即便心跳加速、浑身冒汗、身体颤抖、胸闷、打冷战,也要迫使自己相信,你对周遭的一切担心是无理由的,都是自己的臆想,只有匆忙逃离,才会真正造成难堪。
与内心的恐惧作战是一个无比艰难的过程,尤其是第一次,但你只能硬着头皮,偷偷地深呼吸,逼你自己一次。如果你克服不了自己,无法直视自己的内心,即便面对专业的心理学医师,他们也是爱莫能助的。在社交恐惧这件事上,别人提供再多的方法和建议都是无用的,真正能救助你的,唯有你自己。唯有你真正跨越了心理的门槛,才能有所斩获,当你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后。那么接下来的社交行动,便顺理成章。当然,一切并不是一气呵成的,如果你感到身体到达了极限,不妨去洗手间,给自己制造喘息的时间。即使你无法成为人群中最靓的仔,至少你也能做到接纳自己,从而开始试着融入集体,融入人群。

社恐人群适合看哪些书籍?

在社交恐惧症自我调节的书藉方面,有一本书我觉得对社恐群体的帮助很大。


《认生的人:如何克服社交焦虑》,这本书的作者清水荣司是一名心理学治疗师,他以多年行医临床经验告诉读者,社交恐惧症不是病,通过自己努力,不断提升自信心,是可以得到改善的。在此,高维读书也祝愿每一位有社交焦虑的读者朋友,终有一日能够克服内心的自我障碍,拥抱美好生活。

相关文章

心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