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社交

一篇文章带你解读社交恐惧症的心理状态

本期关键词:社交恐惧症;社交焦虑;害羞

曾经有人如此描述自己的状态:“我看着他人眼睛,就像妖怪看到照妖镜,只需一眼就可以把我打回原型。”

图|Google

对这类人来说,最绝望的时刻莫过于:

被邀请上台做自我介绍,被叫到名字的一瞬间冷汗直淌;

年会被抽到上台表演,“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

去餐厅害怕服务员站在旁边等着点单,总希望线上下单无处不在;

千万别给我弹视频通话,有事打字好商量;

……

这些人通常自称“社恐人”,也就是患上“社交恐惧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的人。


根据2005年一篇纵向学术研究调查显示,在美国曾企图自杀的近八千人中,就有64.1%的人患有至少一种包括社交恐惧症在内的焦虑症。

认识社交恐惧症

根据英国认知治疗学院的创始人吉莉恩·巴特勒女士的经典著作《克服社交焦虑和害羞:使用认知欣慰技术的自助指南》一书的定义,社交恐惧是对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产生畏惧、紧张和焦虑感这一现象的建成。

图|Johnstow Heights

一些遭受社交恐惧症困扰的人会声称他们只是生来就比较内向或者害羞。但经心理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有些社恐患者并非内向型人格。因此,害羞与否并非判断个体是否为社交焦虑的唯一标准。

社交焦虑者总认为别人在对自己指指点点,因此变得悲观消极。吉莉恩女士认为,社恐患者通常认为与别人交往会揭露一个令他们痛苦的事实:他们会因缺乏自信而遭到别人的忽视、反驳、指责或拒绝。

这些想法会给社恐患者正常的人际交往带来极大困扰,他们会变得不善言谈,害怕交友,通常还会进一步产生孤独感。对于大多数社交焦虑患者来说,令他们备受折磨的就是社交带来的恐惧感会妨碍自己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或是很难找到一个能共度一生的伴侣。

图|Veronica Trabucco


社交恐惧症的症状

对社交焦虑的种类划分、定义以及诊断一般采用美国心理学协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社交焦虑障碍症的条目,主要由下面四个主要诊断标准组成:

1. 在面对陌生人或潜在观察者时,对一至多种社交行为产生显著且长期持续的恐惧感、焦虑感,通常为6个月以上。患者常担心自己会做出遭受他人嘲笑的举动或让自己处于尴尬境地的行为。

2. 处于大部分需要社交的场合中,几乎无法避免产生恐惧感。对不同的患者来说,触发社交焦虑的线索也会多种多样:打电话、与陌生人交谈、进入一个充满人的房间、当众演讲等。对他们来说,几乎不可能独立地完成这些事情。

3. 认识到自己的恐惧感不合理甚至是过度的。社交焦虑障碍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患者通常能意识到造成焦虑的事物并不危险,并且其他人一般不会因这些事物而产生和自己一样的焦虑感。但是意识到这一点反而会使情况更糟糕,这意味着患者会因缺乏自信或质疑自己的能力而更加焦虑。

4. 尽全力回避可能会导致自己产生恐惧的社交场合。尽管人们对某些场合的回避是出自于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但对于社交恐惧症患者来说,他们即使并不希望自己被隔离或者孤立,也没有办法切断恐惧感的来源。他们也渴望工作、结交朋友和拥有归属感,但是他们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猜测和揣度。

最常见的社交恐惧障碍就是演讲焦虑,据调查大约75%的美国人曾害怕在公共场合演讲。

图|King University Online


社交恐惧症和社死/尴尬的区别

在社交媒体上,你是否曾体验过类似的社死瞬间:

你新发了一条朋友圈。然而过去大半天时间,始终没有任何关于这条动态的提醒,即便在发送之前你耗费心思思考优美的文案和合适的配图,却因零点赞/零评论而选择“一键删除”。

你不断在文字框内修改措辞,终于鼓起勇气给老板私信发送工作的最新进展,但遗憾的是并无回复。然而过了大半天你突然发现老板在工作群里发送新的通知,却始终未回复你的私信。

……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以上的尴尬瞬间,但仅仅拥有相似的经历就代表着人均社恐吗?社交恐惧症和社死带来的尴尬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正常的焦虑或尴尬是间歇性的,且不久就会消失,但对于社恐患者来说,他们会经历长期的社交焦虑,恐惧感几乎融入甚至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因此,恐惧感存在的时间和恐惧感的强度通常是界定社交恐惧症的重要标准。

社恐与害羞的共性

害羞的人很可能会同意前面对于社交恐惧症状的描述,但是心理学家对于害羞还没有特别完整的认知。尽管害羞和社交恐惧之间相似处很多,并且很多社交恐惧症状都适用于害羞的人,但是,这并不表明害羞即将被“诊断”为一种心理问题。

心理学家目前认为,害羞是一种程度较低的社交恐惧,相对于社交焦虑症来说,害羞引起的不良影响较小。

图|Mindful

社交恐惧症患者不意味着性格有缺陷!

很多对社交恐惧症不够了解的人曾认为,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患病是因为其自身的性格缺陷,但是事实上多数社交恐惧症患者通常很善解人意。虽然有一部分社交恐惧症患者同时也患有回避性人格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但吉莉恩女士在她的社恐自救白皮书中提到:社恐患者与幽默感、活力十足、善解人意、有趣等等的性格特征没有明显地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交时,焦虑感和恐惧感往往将他们吞噬,尤其是无法克服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长期的压抑感也导致了信心的丧失,更甚者出现了表达能力退化的现象。而恐惧感迫使他们选择了自我保护,从而形成了“面对陌生人绝不会轻易展现出他们的性格优点”的应对方式。但其实,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本身的性格有严重缺陷。

如何与社恐患者相处?

如果你成为了社恐患者为数不多可以信任的朋友,你也许会问,那平时我与ta相处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只不过在社交这件事上的恐惧感比较大。

其次,我们要意识到社交恐惧症是一种疾病,就像抑郁症一样,并不属于矫情!多尊重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多勇敢一点,甚至在必要时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我,这对所有患有任何心理障碍的患者来说都很重要,不要因为他们举动表现出明显不快,要善于挖掘他们的优点。

在他们需要你来帮他们做一些拒绝的决定时,请勇敢一点站出来帮他们说“不”——这很重要,社恐患者最难说出“不”字。但同时也要尝试提供一些与外界接触的渠道,在社交场合陪伴他们,慢慢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图|Dad Blog UK

其实他们更像一个被恐惧禁锢的孩子,一个需要被给予耐心并期待被挖掘闪光点的小朋友。也许他们不像其他小孩一样抬着头要你的夸赞,但他们也是在角落里望着你,默默等待你夸奖的宝贝。

希望大家能对社恐患者多一些善意,多一些耐心,因为他们也是心中满怀着爱和期待的善良人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Butler, G. (2021). Overcoming Social Anxiety and Shyness, 2nd Edition: A self-help guide using cognitive behavioural techniques (Overcoming Books) (2nd ed.). Robinson.

2. Sareen J, Cox BJ, Afifi TO, et al. Anxiety Disorders and Risk for Suicidal Ideation and Suicide Attempts: A Population-Based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ults. Arch Gen Psychiatry. 2005;62(11):1249–1257. doi:10.1001/archpsyc.62.11.1249

THE END

马俊宇 Yvette

迈阿密大学 心理学系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努力地营造属于自己的生命!”

编辑/视觉:UP心理|图片:网络

©️本文版权归「UP心理」所有

转载请联系授权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