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

春季失眠多梦,与这几个原因有关,这个调理方法,让你彻夜好眠


都说春天总睡不够,但对不少人来说却变成了“春眠睡不着”。春天天气多变,人的情绪波动较快,容易干扰人体固有的生理功能;加之气压较低,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诱发失眠。



失眠对人的危害不言而喻,然而很多人在刚出现失眠的时候并不重视,总是抱着果断时间就会好转的想法,一日拖一日,进而成为慢性失眠,难以治愈。据研究发现,倘若人长期失眠,不仅会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增加罹患各种健康问题的风险,如:焦虑抑郁、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卒中、老年痴呆等疾患的高危因素。



因此目前现代医学治疗主要是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食欲类受体拮抗剂和具有催眠效应的抗抑郁药物。然而据临床数据统计,该治疗方法虽能够快速帮助失眠患者入睡,但却存在诸多副作用,且随着治疗时间增加,药物的作用也在逐渐减小。


而中医则通过“宣发”使肝气条达,辨证论治,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利用中药有着多靶点、多层次、多环节药理作用,在治疗失眠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治疗上也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春季失眠应从“肝”论治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随之出现精神抑郁或情绪紧张焦虑的情况,从而导致睡眠减少,甚则彻夜不寐。曾有学者对5000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失眠主要由5大因素引起,分别为体质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其中50%以上由情志不悦、精神惊吓或过劳引起。



《黄帝内经》曰,“肝主谋虑”“肝藏魂”“随神往来谓之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提示“肝魂”具有调节大脑中枢抑制与兴奋、睡眠与觉醒的功能。肝魂的舍养以肝主藏血为基础,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故“肝”的生理功能正常是机体维持睡眠的保障。


此外,肝在五行中属木,和春令阳气生发相呼应,肝与春气相通,春季多肝火。中医认为,肝属木,喜条达,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如果不注意情志调摄,出现情志不遂、肝气抑郁、肝失条达、气郁化火、上扰心神以致失眠。故素体肝气偏旺、肝阳偏亢之人,在春气容易出现眩晕、口苦咽干、烦躁易怒、焦虑、两胁部疼痛等症状。


此外, 饮食不节、贪凉饮冷的习惯, 导致现代人多有脾胃虚弱, 气血不足, 加之于肝热证上, 导致失眠一症更加严重, 形成肝热与脾寒共见的表现。所以,失眠的关键因素在于“肝”之失常,主张从“肝”论治失眠。



失眠应及时调理,避免形成慢性失眠


按照医学划分,失眠可分为短期失眠(病程<3个月)和慢性失眠(病程≥3个月),但不管是哪种情况,一旦持续失眠超过一周,就应该及时引起重视,进行调理,避免成为慢性失眠。


短期失眠,以安神为主,兼顾疏肝健脾


短期失眠多由明确的、急性的应激事件诱发,或由睡眠卫生不良引起。待诱发事件解除

或睡眠卫生状况改善后,部分患者可以自行恢复正常睡眠,而另一部分患者可能逐渐发展成为慢性失眠障碍。短期失眠障碍伴有相关日间功能损害,具体表现为疲劳、全身不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变化、社会功能受损等。因此,短期失眠患者除了积极寻找并消除可能的诱发因素,还应进行有效的干预,减轻或消除失眠症状。


短期失眠的诱因多与急性应激导致心神不安有关。急性情志突变,肝失疏泄,木土不伸,脾胃不和,中焦升降失司,浊气不降,上扰心神,导致失眠。因此治疗因以安神为本,兼顾疏肝健脾,由佛手、百合、酸枣仁、茯苓、莲子配伍而成,是药食同源的实用方,能够有效改善短期失眠障碍。



长期失眠,重在疏肝解郁,调和阴阳


若短期失眠障碍的患者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干预,往往因过度关注自身睡眠状况,激发自身焦虑、抑郁情绪,产生对睡眠的负面联想和恐惧,形成恶性循环,逐渐发展成为慢性失眠。慢性失眠患者对外界环境易过敏,易因外界影响而发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出现紧张、抑郁、焦虑等情志改变。现代研究表明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治疗应以疏肝理气为主。


长期失眠患者常伴有明显的情绪低落、心情压抑焦虑等肝气郁结不升,胆气失于条达等少阳枢机不利之象。少阳为枢,调节人体一身阳气的出入,人禀阳气而生,阳生阴长形神乃备,则脏腑平和,阴阳平调。少阳肝胆之郁属于“五郁”中的“木郁”,《黄帝内经》云:“木郁达之”,故治疗宜选用疏泄宣通的柴胡剂。柴胡桂枝汤既有调和气血营卫、和解少阳之功,又有疏肝利胆,益气清里,畅达三焦之效,使阴阳和调、肝气条达、气血疏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间症状。



需要注意,失眠的愿意错综复杂,除了节气影响,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精神心理因素、日常饮食习惯等原因,都会导致失眠的发生,因此除了辨证调理之外,也要养成让那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改善失眠,防止失眠复发。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辨证指导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相关文章

冥想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