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是这样的:你越来越成为你自己。”
作为美国电影史的代表人物之一,大卫·林奇凭借着作品《穆赫兰道》在戛纳电影节中获得了最佳导演奖,他也曾因《蓝丝绒》、《象人》在奥斯卡金像奖获得最佳导演奖的提名,以及凭借《双峰回归季》获得了9项艾美奖提名。
2019年,73岁的大卫·林奇拿下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导演身份之外,大卫·林奇还是优秀的编剧、艺术创作者。他的脑海中仿佛翻滚着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而这个创意的来源正是——冥想。
01
我喜欢冥想
四十多年一天都不错过
每天两次,每次20分钟。大卫·林奇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冥想20分钟,然后下午6点左右冥想20分钟。接触冥想5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这样做,从不曾错过。
大卫·林奇第一次接触冥想是在1973年,由于了解到人类只开发到大脑的5%-10%,他对大脑的极限,以及如何开发更多智慧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于是他想通过冥想更多的开发大脑。
通过亲身了解、体验、获益、分享,大卫·林奇对冥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很多人说冥想就像慢跑,或者像在沙滩上享受阳光浴。这些其实都是对冥想的误解。冥想其实是向你的内在探索,一直探索到生命的最深层次,感受绝对的、完整的、真实的内心。”
“静坐冥想是所有人、不同民族、宗教信徒都能学习的技巧。静坐本身不是宗教,它不反对任何宗教,它不反对任何事情。”
“每个人身上都有这么一个地方,那里有源源不绝的智慧、创造力、快乐、爱、能量和平静。每当人们真正地超越知觉的时候,他们就能感受这个地方,然后注入这些能量。”
“当学会了静坐冥想的技巧,就像把高压锅的盖子给瞬间打开了,这种力量可以改变一个人,非常不可思议。”
02
冥想点亮创意
“生活是一部全天候的电影。有数十亿个想法在游荡,你只需要抓住它们。”
良好的直觉造就了卓越的艺术家,而直觉是将感觉和思维在潜意识结合在一起,当冥想时,我们可以在更深层次捕捉自己的想法,这让我们的直觉更加准确和敏锐。
冥想后当画画时、做电影时,可以感受到自己更享受其中。创作的过程也会很流畅,内心的直觉告诉自己一切都很正确。
大卫·林奇在提到自己的创意来源时,曾这样分享:“创意就像鱼。如果你想捉小鱼,留在浅水即可。但若想捕捉创意的大鱼,就得潜入意识的深处。深渊里的鱼更有力,也更纯净。你愈是拓展意识知觉,你愈是往源头深处探究,就愈有捉到更大的鱼。”
大卫·林奇不少令人称奇的电影创意,正是来自静坐产生的灵感。
在拍摄电影《穆赫兰道》前,“差不多是在得到拍片许可的那一天,我开始静坐,大概过了十分钟左右,对电影的想法如成串的珍珠一般涌现。”而正是这些灵光一现的想法,让这部电影留名影史。
03
点亮自我觉察的光
静坐需要潜入内在、体验自我,但并非将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静坐中我们在无形增加自己的力量,于是当回到外在世界时,便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冥想近五十年,大卫·林奇认为自己的生活的确发生了改变:“生活中的事也许会保持不变,但你面对这些事情、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肯定会变得更好。”
大卫·林奇也坦言,当然如今他仍会有抑郁或其他负面的情绪,但是程度会越来越轻,痛苦会开始消失。
负面能量有如黑暗,让他凝视黑暗时,会看见黑暗其实空无一物。当打开灯,光亮就会驱散黑暗。光亮本身并不能驱除负面能量,但它能驱散黑暗,点亮自我觉察的光,从而赶走负面能量。
我们不是被迫受苦的,追求快乐才是我们的本性。
如同大卫·林奇在《钓大鱼|大卫林奇的创意之道》一书中写道:“我们应该充满欢乐,就像小狗一样摇着尾巴。人生在世应该活得痛快,应该活得精彩。”
04
冥想的终极目标
有人问大卫·林奇:“冥想有终极目标吗?”
他回答说:“我只能说,在完成目标的路上,一切会变得越来越好。
有句话说:‘你即是全世界’。如果你戴上绿色的眼镜,你看到的世界就是绿色的;如果你压力很大的话,世界看起来也会很糟糕。而如果你开始做清理,然后为其注入美好的东西,世界就会看起来越来越美。”
“如今人们总是很累、压力很大,这是一个很疯狂的世界。但是如果你每天都给自己充电,一切就会变好。在一个黑暗的世界,如果每个人都成为一道光,这个世界就没有黑暗了。我们应该是开心的,应该成为每天带着笑容快乐的人。”
“人们总是觉得,我太忙没有冥想的时间。但是我们每天浪费的时间远远多于四十分钟,你只需要把冥想作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在早上开始工作前,以及晚上,分别冥想二十分钟。当冥想结束后,你就完全恢复活力了,这就像在银行里面存钱一样。”
大卫·林奇说,我们反正会浪费许多的时间在其他事情上面。不如认真把时间留给静坐,让它变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静坐的时候,宁静和喜悦开始自内心涌现,让我们得以超越一些现实的痛苦,继续快乐生活下去。
“我们应该充满欢乐,就像小狗狗一样摇着尾巴。人生在世应该活得痛快,应该活得精彩。”
推荐阅读
下一页:乔布斯都在做!来看看冥想的好处
上一页:原来减压如此简单